Powered By Blogger

2014年1月27日

20140118~0125北京冬天之行

2014.01.18
昨天整行李整到半夜三點,其實很快就可以整好,只是攤了一床的衣物就是懶得動手收到行李箱,把少爺的先整完,自己整個就擺爛了,又跟欣霈確定一些物品接受提醒,其實很無聊現在就算知道缺什麼也來不急買了吧!
相較之下好像老爺都沒怎麼關心,問甚麼也沒甚麼回應或是確定的答案,結果...早上他打來問我沒好氣地回現在問有意義嗎?
先洗好澡再去大坪林站搭機場巴士新店線的車,等到11:15才上車,好在昨天已經網路報到,機場人很多,都是陸客,被他們弄到煩躁不已,幸好沒跟他們一起排報到櫃台,不然應該會火氣很大。中午還是吃漢堡王,明明有其他餐點選擇,可就還是照慣例的在二航廈吃漢堡王...
出關時,少爺因為沒有役男證明被擋,因為我們分兩個不同櫃台,我也不知道發生甚麼事,
只見他回頭問我有辦役男證明嗎? 我說沒有啊~又沒人跟我們說要辦?他被帶到旁邊,我通關後跑去找他,又被拉回說要從旁邊走道出去才行...看著官員跟他說話然後他又跑走,打手機來說要去補辦,要我先去登機口等他,我記得是D9...就一路往D9走,好不容易到D7又接到電話說他辦好了,已經順利出關,要來會合,我說我在D7...順便看了一眼登機證~明明就是D5登機口,為什麼我一直以為D9,是怎樣啊~當場掉頭回D5,D5明明就是在前頭白走了一大段路...等我到了D5少爺已經在那裏等我了~
為了役男證明,少爺說他第一次在機場上演動作片~據說原來應該是不用是後來他又要當兵了,就變成要,官員也說沒定案可是現在還是得辦...要感謝吳副總統金孫,現在外交部服務很好,甚麼都可以在機場現場辦理~德政!!
搭華航747大飛機,深得少爺歡心,餐點好吃座位大,他開心的看了電影及影集,從白天到黑夜才到北京...這次搭的其實是星空聯盟的航班,登機就延誤了,當然起飛也延誤所以一路延遲到降落。
空氣是冰冷的,出機艙在空橋的第一口空氣,哇~真的冷...
零度的空氣果然不太一樣,出關搭電車領行李,好遠一段路阿~
真的到北京了,好像作夢一樣,早上還在陽光燦亮的台北,晚上就在冷冰冰的北京,
老爺在出口等我們,一出機場果然越來越冷,他們父子倆忙著跟少爺的同學周大圍聯絡,因為明天晚上要吃飯,老爺要少爺自己聯絡,問題是也沒跟少爺講之前聯絡的狀況,結果就是兩人輪流說...我忍不住說可以先說好在聯絡嗎? 有點氣...
到小區後,老爺帶我們去他常去的小店吃晚餐...應該可以算早場的宵夜場,其實機上4點多有吃了一餐,蠻多東西的,實際上我不太呃,不過少爺卯起來吃,看起來東西很合口味...
三人吃了酸菜白肉鍋,京醬肉絲、炒青菜還有紅燒豆腐...少爺吃光光,本來還有點了一份酸菜河粉,幸好沒來,不然應該得打包~
有颳風的夜裡真的很冷...零度的溫度也不是假的
明天老爺說因為有車,要帶我們出去走走,看冰河走冰河...又期待又想休息充滿矛盾中。
老爺拿出各種道具~說是健行隊副隊長的產品,一種熱敷的石頭,睡起來好硬...但在這裡只要會發熱的都會讓人感到舒服的...為了讓他高興我可是努力適應呢!!
不過還是說給羅東媽媽用好了,既能表示孝心又名正言順的讓出,我實在太聰明了!!



2014.01.19(日)
一整夜沒睡好,一直醒來,因為沒關燈...我又懶得起來關,結果就是睡睡醒醒的。
七點多天才開始亮,零下6度的溫度,老爺外出買早餐...
他習慣了,我看到溫度其實一點都不想出門阿~
吃完早餐等到溫度回升到零度,太陽也出來了,就準備要出門了。
老爺說有車,準備帶我們去水長城,可以看結冰的河,還要找一條河讓我們下去走一走,非常有挑戰性的行程啊~(遠目)
地點是他常去爬的長城,一路上從城市到鄉村,從車多到人煙稀少,舉目望去都是枯黃的景色,黃土枯葉及光禿禿的樹幹,天氣很好,但是應該沒有甚麼人會在這種時候出門旅遊吧~
老爺預計在興壽吃午餐,去水長城的路也是往明十三陵的路上,其實就是離北京有點距離的農村城鎮,但冬天遊客稀少。
到達興壽,老爺找了一家外面停了蠻多車的餐廳,我們一進門,櫃檯就跟我們說:上菜很慢~
我們正猶豫,後面又陸續進來好幾組客人,櫃台大姊仍然對每組客人說:上菜很慢~
一組客人問:為什麼?大姊立馬果決的回答:人多,菜炒不出來!!
大姊您可真的很坦白~我們不想等,於是離開,剛剛在停車的旁邊發現有一家蘭州拉麵,師傅正在拉麵條~整個鍋子熱氣蒸騰的,看起來好溫暖,雖然看起來老舊,我還是跟老爺說那就吃這家吧!! 老爺一馬當先進門去,我跟少爺隨後進去,其實一進門我就有點後悔,因為看起來還蠻髒的...尤其是進到座位區~一屋子抽菸的男人詫異地看著我,對~我是在場唯一的女人~
我只好默默地退到師父拉麵煮麵的烹調區,其實是因為受不了煙味不是害羞,簡陋的煮食區只有麵條是白的~哪裡都是灰黑的,恩~這時要退出太遲了!硬著頭皮,坦然接受吧!!
在旁幫忙的小夥子可長得不錯!我拍了幾張照片,師傅靦腆,裡面櫃台大媽可笑容親切的招呼,這時更是不可能逃離,而且老爺已經點了麵,還去看涼菜了~
滿室的男人,陸續吃完離開,每個人都偷喵我...我故作鎮靜地吃著,因為一般拉麵是牛肉末的,少爺不能吃牛,所以點了羊雜拉麵,還配了一盤三樣組合的涼菜~(涼菜就是小菜啦)
那麵也太大碗,我沒吃完~口味還行,總之是個難得的體驗吧!
這裡還有賣燒餅,本人深感興趣,後來有客人點,小夥子還拿去微波加熱,在這種店裡用維波爐加熱也是很酷啊~
老爺又在路邊買了一袋砂糖桔,一種很迷你的小橘子,我本來以為是跟台灣一樣的小桔子,不過完全不是,真的是迷你版的,也是要剝皮吃才行!
因為對燒餅很有興趣,老爺又買了一個糖火燒和一個鹹的燒餅, 糖火燒是甜的燒餅,我們在車上嘗鮮,其實本來很飽了,我偏好鹹的,咬了兩口糖火燒,結果少爺竟然又把糖火燒吃完,接著吃完半個鹹燒餅,也不知道是誰說他很飽的~
到達水長城看到長城的段落在山谷中,一旁小攔水壩上大部分結冰一部分還在流水...少爺原來沒有穿外套下車,沒多久就冷到回套外套戴口罩手套了~假勇吧~
看到水池結冰才真的感覺很冷,而且風很大~更是冷

2014年1月15日

讀書筆記-你就是你自己的療癒師4

第四章  檢視你的信念

時常檢視自己的信念,常做「識別」(discernment)練習。
排斥的想法,會讓自己關閉心門,不再接受,而錯失很多可以學習的事物。

經常檢視自己的信念非常重要,因為有些信念,尤其是那些源自恐懼的信念,可能會讓你的發展受到侷限,使你無法向前邁進。恐懼會箝制我們,讓我們無法進步。當你開始審視自己的信念時,會很驚訝的發現有些被你埋藏在心中的信念,不僅不能幫你開啟機會之門,反而會關上它。
列一張清單,詳細記錄自己所有的想法,逐一檢視,經過衡量後,再決定是否保留。如果覺得某種心態不再符合自己的需求,便應丟棄,並用一個經過理性思維審慎考量過的新觀念取代。我們需要定期檢視自己的想法,只要遇到一件無法認同的事物(如死刑),就會做一次這樣的功課,試著問自己為何無法認同?並檢視自己的感覺。
我們最重要的信念往往是在不知不覺中形成的。我們目前持有的信念中,百分之九十以上是我們小時後從父母親、照顧者、學校或我們所處的文化中學來的。這些觀念影響我們的大半生,決定我們快樂或悲傷、窮困還是富有、健康還是不健康,也決定我們在各種議題上抱持著開闊的心胸還是狹隘的觀念。如果停下來想一想,就會發現這是個很可怕的現象:我們的想法來自他人,而其中大多數是無意中形成的,卻左右了我們的生命。

招魂術 Spiritism

練習:你真的了解自己的信念嗎?
質疑自己的信念,是一個值得一做再做的練習。它會讓你掙脫生命中的各種限制,包括恐懼,讓你不再依照一些適合別人卻不適合自己的信念生活。
你要問自己:「這個信念是從哪裡來的?」「它對我還有用嗎?會不會造成任何限制?」如果你認為某個觀念已經不再適合你,或者已經成為你的束縛,你就要問現在有什麼新的想法或許比較適合自己。信念是可以改變的。

*先從你宗教開始,因為宗教向來是人們擴展意識時的主要束縛。童年時父母親灌輸你的是什麼樣的教義?你到現在還相信它們嗎?如果相信,你是否真的有做到?有沒有任何宗教信仰是你在童年時期不知不覺形成的?這些信念是否已經對你的生活造成負面影響?

*想一想你對別人的宗教態度。你是否會因為別人的宗教信仰和你不同(雖然你的宗教信仰可能只是嘴上說說而已)就不假思索的排斥,不肯接納他們的想法?

*政治。友許多人會本能的排斥來自「對手」的所有事物,理所當然認為從「那邊」來的一定不好。你是否下意識認為,所有反對你觀點的人都百分百是錯的?你常不常讓自己去接觸另外一群人,了解他們的信念?為了擴展自己的思想,你應該常是閱讀或收看那些觀點並不全然符合你信念的媒體。

*你的社會價值觀如何?你對墮胎者、死刑犯、同性戀結婚等重要議題有什麼立場?在面對一個議題時,總會試著閱讀正反兩方撰寫的精彩文章,在重新評估自己的立場。你最近是否曾經仔細思考過你對上述議題的看法?或者你只是不假思索的認定對方的論點毫無價值可言?

*你對種族問題的態度如何?我們都以為自己對各種膚色的人一視同仁,但事實上,我們來自原生家庭、學校和國家的種族偏見是很難消除的。

*另外一個範疇便是「性別」。

*階級差異,非常敏感,很多時後大家連提都不敢提。人不可貌相。不要以外表來評斷人的身分。

*金錢的觀念。如果你在金錢方面有問題,一定是原自你的原生家庭給你的某些信念。

*感情的信念。在感情與婚姻方面,父母親曾經給你什麼樣的明示或暗示?

*關於體重,如果體重過重,你會多麼貶抑自己?你對自己最不滿意的部分是否就是身上的肥肉?你花多少時間擔心自己的體重?你是不是可以把那些時間拿來幫助別人?那會比你一天到晚挑剔自己要好得多。

*食物的信念。你是否相信某些食物或飲食方式是好的,其他的則是不好的?你是否認為吃素或生機飲食幾乎是一種神聖的行為,除此之外,其他的飲食方式都不對?

<質疑自己的信念,為何如此重要?>
除非刻意覺察,否則我們那些先入為主的信念中,有大多數是連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的。
1.這些無意識的信念可能會妨礙你的發展潛能。當你自我設限,只根據舊有的觀念行動,便幾乎不可能擴展與成長,也不可能吸收新的資訊或做新的選擇。你的人生當中,有一部份任務應該是設法超越自我的制約與束縛,做一個自己想做的人,但如果不去質疑這些無意識的信念,你就無法做到這一點。
2.如果你想學習與他人共事,就要像對自己的信念那般,去接受並尊重他人的信念。如果你的觀念僵固不變,就很難做到這點。
3.一個擁有許多僵固信念的人,所作所為都是出於恐懼。如果你不敢認真思考別人的形式和看法,就表示你是在對他們妄下判斷,因為你根本不曾充分考量他們的意見。

從能量觀點來看,你如果不想接納新的事物,就必須把自己的能量場關閉到某種程度。除非你經過深思熟慮後,認定這個觀念或作法對你不利或違背你的道德觀,否則就要敞開心胸,接納每一個新的觀念或作法。

突破既有的思想框架,擁抱奇蹟式療癒的可能性。

仔細檢視自己的信念,就像在年終大掃除。當你把每一個裝滿偏見、懷疑和繆誤觀點的垃圾袋清空,把沾滿僵固信念的抹布抖一抖之後,就可以迎進春天的新鮮空氣,讓它在你這間乾淨的房屋裡自由流通。

2014年1月13日

讀書筆記--你就是自己的療癒師3

第三章 能量醫療的發展

在文字發明以前,大多數社會所信仰的神祇都是女性。女性也擔負療癒的責任。

透過人體能量場來治療疾病的方法,在地球上每一個古老文明中都可以見到。

西元前兩千年時,隨著埃及字母的出現,男人便逐漸取代了女人成為主要的醫治者。
可能是文字的發達使得人類的左右腦(左腦具男性特質,右腦具女性特質)失去了平衡。

人們的「無意識」心態-自己生病是因為做了壞事,可能是人們的疾病始終無法痊癒的重要因素。

當時希臘人跟猶太人都相信心智和肉體是分離的,並認為後者是邪惡的。希臘人相信人如果生病是得罪了天神,只能說命運不好或運氣太差。猶太人則認為疾病是上帝懲罰罪人的手段。他們都認為只有天神或上帝能夠干涉一個人的病情,將他治癒。在生命時仍會求助醫師,減輕病情,但將醫術是為魔法,心存疑慮。

<療癒大師:耶穌>
耶穌基督的時代是屬於第一脈輪的紀元,人們崇尚物質力量,彼此互相殘殺。
但耶穌基督本身提早進入了第四脈輪(心輪)寶瓶座年代,比同時期人們早了約二千年。

我們即將進入的是寶瓶座年代,是以第四脈輪(心輪)的實相為主。

耶穌不認為疾病是神對罪人的懲罰,也不代表神對世人的不悅。
耶穌以佈道、教導聞名,但受到最多關注的是療癒事蹟。在心約聖經中大約五分之一的經文都記載這些事蹟。他始終強調人應該有同情心,要關懷別人。中心思想是愛的力量。

基督的能量(基督之光)是源自耶穌充分敞開的脈輪,以及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所謂的「充分自我實現的人格」。凡是從事療癒工作的人,都努力想要與這樣的能量緊密融合,達到不分彼此的境界。「基督之光」,即是我們想要連結的「本源」,能夠照亮我們、療癒眾生並使人瞬間轉化的亙古白光。

耶穌從不論斷別人,也從不談論人的罪惡,以愛對帶每一個人。他發現人類的行為可能會受到黑暗勢力的操控。
用一顆清明、敞開的新,竭盡所能減輕世人的苦難,當你用敞開的新去醫治別人時,自然就會有效。

在基督降聲的幾千年前,薩滿巫士就是神恩降臨的管道。

檢視基督教各種聖禮最初設計的意義和宗旨,就會發現每一種聖禮顯然都相當於一個啟蒙儀式,目的在宣告參與者已經進入新的意識形態,準備邁入新的階段。受洗時,身上便有水的印記,表示他已經成為族群裡的一個成員。領完第一次聖餐後,他的能量便開始和族群裡的創始者耶穌基督連結了。堅信禮,則是由主教(有能力使聖靈降臨的人)在他選擇接受聖職,成為牧師或神父,他就會像耶穌基督那樣,正式成為一個療癒者。

傲慢是每一個療癒者的大敵。

人類最初信仰的是多神教,認為諸神同時兼具光明與黑暗、善良與邪惡的特質(因為古人明白「萬物都是一體的」的道理),但後來卻趨向一神論,認為天地間只有一位全然善良和光明的真神。因為如此,人們勢必將黑暗、邪惡的勢力投射到別的事物上面,那就是女人和大自然。這樣的現象至今依然存在。

當人類意識的黑暗面被深埋在個人和集體的「無意識」底層時,「神聖女性」(Divine Feminine女性神祉)也同樣被遺忘了。在那段時期,人的肉體被視為是罪惡的淵藪,所以女人成了萬惡之源。所有和人的身體有關的事物--如歡愉、熱情、感官的享受與性愛--都遭到禁止,就連跳舞、大笑和玩耍也被視為不道德的行為。女性療癒者被打入了深淵。

靈魂和肉體是一體的,肉體就向靈魂一樣神聖。

<十九世紀的療癒>
愛莉絲‧貝麗(Alice Bailey, 1880-1949)
英國神智會,一個信仰宗教哲學和神祕主義的團體)
本身雖非療癒工作者,卻是一位很有影響力的作家和思想家。她那些與靈性有關的話語和教導非常具有啟發性,主題也包羅萬象,包括占星學、冥想、療癒、基督教、神祕學,甚至還談到政治。她預見寶瓶座的年代(也就是我們現在的年代)將是世界大同、宗教合一的局面。
她宣稱自己大多數的作品都是西藏一位偉大的上師迪瓦庫(Djwhal Khul)透過心電感應的方式口述給她的。

瑪麗‧貝克‧艾迪 Mary Baker Eddy, 1821-1910)
是最先嘗試重新展現「基督之光」療癒力量的人物之一,經常被形容為現代宗教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女性。是十九世紀中期的人物,居住在新英格蘭地區,因為著迷於人們是否可能在瞬間療癒,開始研究順勢療法和催眠術,但都沒有得到滿意的答案。這期間生活不順,丈夫外遇離婚,靠親戚接濟過日子。她從小身體就不好,45歲時在冰上滑倒,脊椎重創,當時醫生研判她來日無多,於是身為虔誠新教徒的她並把聖經拿來,準備迎接死亡。但當她讀到耶穌施行一個奇蹟時,傷勢立刻痊癒,居然能夠馬上起床,下樓吃晚餐。
不就她開始為人治療,成果令人印象深刻。同時也開始訓練她人從事療癒工作。因為受到當地教會的排斥,所以自己成立了一個「基督教科學會」(Christian Scientists),這團體的追隨者並不被視為基督徒,因為她們相信耶穌具有高度智慧,但只是一個凡人,並不是神。
追隨者都受過良好教育,待人體貼。努力過著早期基督徒的生活,每天花時間祈禱和閱讀,不重視物質享受,不抽菸喝酒,他們相信可以靠自己療癒疾病,思想開明,不強迫別人接受他們的信仰,不會去批評別人的生活方式。
撰寫《科學與健康》(Science and Health),終其一生都致力於「紀念上主的話語與事蹟,以期恢復基督教的原貌,找回其中失落的療癒元素」

<二十世紀的療癒>

艾格妮絲‧桑福 Agnes Sanford, 1897-1982)
出生於十九世紀末,父母都是長老會派駐中國的傳教士。
擁有療癒的天賦,只要把意念及中在病人身上,就可以立刻使他們康復。
撰寫《療癒之光》(The Healing Light),書中指出,療癒者應該將自己的「心胸完全敞開」。同時也談到療癒工作的心得:「無論我們要請求來自何方的力量幫助療癒,我們採取的第一步便是去接觸這個力量......第二步是開啟它......第三步是相信你可以運用這個力量,並憑信心來接納它。」「無論我們多麼想要一件事物,只有當我們接納它並心懷感激時,才能真正得到。」愛是世上最強大的療癒力量。

凱瑟琳‧庫爾曼
出生於二十世紀初期,在「經濟大恐慌」年代曾擔任巡迴傳教士,每個晚上在不同的城市佈道。她把自己的心輪敞開到某種程度,以無條件的愛讓自己同樣處於高層的意識狀態。雖然無法將那些能量傳送到特定人身上。

1950年代,約翰‧皮爾瑞柯 John Pierrakos 博士
奧根宇宙能 orgone的能量場,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統一場域」。與學生亞歷山大‧魯文Alexander Lowen, 一位頗受爭議的精神病學家)合作,發展出一門名為「生物能量學」bioenergetics的學科,使得能量醫療工作者可以分析病人的內在生命。

伊娃‧皮爾瑞柯 Eva Pierrakos 是約翰‧皮爾瑞柯的妻子,一位靈媒。
發展出「真理之路」(Pathwork)的靈修體系。教導人們如何踏上個人轉化與身心靈合一之路。
對約和影響深遠,讓他後來的研究開始走向靈性層面(他稱之為「心理動力學」),他們兩人雖然不是治療師,他們的努力卻使得現代醫療觀念往前邁進一步。

薇樂麗‧杭特 Valerie V. Hunt 是UCLA心理學系的榮譽教授。
1970年帶得到獎助金開始研究結構整合法(structural integration)--亦稱羅夫治療(Rolfing),是一種兼具身體與情感治療的療法--的效果。在研究過程中,她做一項實驗,一邊測量人體的電子物理活動,一邊請人用靈視力在另外一個房間觀看受試者能量場中的色彩頻率。

羅瑟琳‧L‧布魯耶瑞 Rosalyn L. Bruyere 是與杭特博士一起做實驗的靈媒。
美國地區「按手療法」的重要推手。這項實驗得到一個結論:科學上所稱的人體能量場,實際上就是東方人所說的「氣場」,是由一些能量的渦流(即所謂的「脈輪」)所形成。這種說法融合了東西方理論。

芭拉‧布瑞南 Barbara Brennan 早在60年代開始記成羅瑟琳的衣缽,教授按手治療法。
西方近年來能量醫療的興起大致上是她的功勞。她在進入療癒領域前曾在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工作,是一位有聲望的科學家,因此為能量醫療增添了不少可信度。

「基督教派系」和「新世紀派系」是兩種療癒派系,都是希望透過與神性能量連結,來達到療癒的目的。可惜鮮少彼此合作。新世紀派大致上避談傳統的西方宗教,而那些從是療癒工作的宗教界人士則認為自己所採用的方式才是「正確」的。
新世紀派系擁有很棒的技巧,但與「本源」連結不深,而基督徒則多半與「本源」連結很深,在技巧上卻乏善可陳。
人類心靈所追求的往往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但新世紀學派卻把重心放在看不見、摸不著的事物上。
療癒本質上並沒有宗派之別。宇宙的力量並不再呼我們自認可貴的那些狹隘信仰,除非這些信仰能在療癒的道路上對我們有幫助。

<二十一世紀的療癒>
人類目前剛開始進入寶瓶座年代,這是屬於一般大眾的年代。所有散佚失落的奧秘都將被揭露,讓一般大眾了解,不再是神職人員和知識份子的專利。

練習:了解你的療癒背景
想一想,目前你最能夠接受的療癒方式是什麼?
你是否定期針灸保養身體?
身體不舒服時,你是否偏好用中藥緩解症狀?或者你用的是西藏療法?
生病時你是否只去看有證照的醫師?
你是否比較相信男醫師?
你是否嘗試過各式各樣的替代性療法,如同類療法、花精、整脊、自然療法、按手治療或其他能量醫療?
你是否曾經請原住民的薩滿巫士為你舉行療癒儀式?
是否有任何一種傳統或文化讓你覺得不自在?

想想自己的背景。你的祖先是否有人來自某個具有特殊療癒傳統的地區?
有沒有任何跡象顯示你的家族中曾有過被火燒死的女巫,或是做按手療法的巡迴講道牧師?
你是否有一個看得到別人氣場的祖母或外祖母?你的祖先是否有人當過助產士或草藥醫生?

在筆記本上寫下這些問題的答案,或者你在看了這些問題後對自己的療癒態度所產生的疑慮。它可以讓你連結到自己的祖先,或發現家族史中某一個不為人知的神秘脈絡。
問問自己相信什麼!

讀書筆記--你就是自己的療癒師2

第二章  擴張你的意識

要療癒自己、療癒他人,我們需要資訊,需要探究疾病和痛苦的根本原因(無論是身體、情緒或心靈上的痛苦),也需要找出適合每個人,而且效率最高、效果最好的治療方式。
人類以兩種方式取得有關自身和環境的資訊:一種是透過五種感官--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和嗅覺。另外一種則是透過擴張的意識狀態,查覺超乎我們身體和心靈的事物,感覺到自己是這浩瀚宇宙的一部分,與「一切萬有」連結。
意識擴張的狀態是指自然達到的狀態,而非以人造或透過藥物達到。
<統一場域:一切資訊的源頭>
意識擴張的狀態下,可以獲得生命的指引、明白人生的方向、為自己的能量場充電,讓自己更健康,也可以獲取療癒所需的資訊和指導。只要你能設法汲取這個無現場域裡的資源,你的「小我」,無法解決的煩惱,以及人生中所有更大的疑問都可以得到解答。
要從事能量醫療工作,你必須能夠輕而易舉、隨心所欲的進入意識擴張的狀態。這很重要,因為你用來改變自己和他人所需的知識和力量,統統存在於感關無法察覺的地方。當你能夠隨心所欲的進入這個統一場域時,你便有能力發現宇宙中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所有事物,你可以根據這些資訊來幫助別人改變他們的生命。這是能量醫療的核心。
你的意識越是擴張,超感知能力就愈強,也愈能夠接觸並看見另外一個層面的事物,你所接收到的資訊也會更加確實可靠。
讓自己進入意識擴張的狀態,你會變得更平靜、喜悅、得到深度的休息,身體也會更健康。

練習:把你的意識當成一台電腦
花點時間,把你的意識想成是桌上那台電腦。你的腦袋就像電腦一樣,每秒鐘要執行數以百萬計的工作,而且日復一日。統一場域就像是全球資訊網路,裡面有你所需要或想要蒐集的各是資訊,無所不包,無比精確。
你的意識如何進入網路?首先,必須透過一個乙太網路或無線網路連結,然後再透過一個搜尋引擎擴大接觸的範圍。冥想就是你執行這些任務的工具。冥想和導告之類的活動會帶你超越平常的感官經驗和記憶所建立的資料庫,使你得以「搜尋」到你需要的先進知識和指引。你的擴張意識會讓你有能力連結道你心智(類似電腦硬碟)的理性運作範圍之外的區域,並在那裏進行搜尋。
你的意識越是擴張,就越有能力進入這個超越物質世界、超越日常生活的領域。
如果你想開始汲取統一場域的資源以便未自己的疑問尋求解答,不防運用下列步驟:
1.花一點時間想出幾個你打算問統一場域的問題。
2.把這些問題寫下來,表明你想獲得解答的意願。
3.在繼續閱讀本書、探索書中所提供的各種途徑和線索時,請先記下在你心中浮現、有助於解答這些問題的所有答案。

《夢境可以改變人生》
我們的意識主要處於四種狀態:清醒、睡眠、做夢和冥想。
如果每天以正確的方式冥想並持之以恆,不久後,你就會發現其他幾種意識狀態也受到影響。例如:需要的睡眠時間變少。發現自己逐漸可以主導自己的夢境。
「清醒意識」是我們平日的意識,是我們在這個世界上運作的方式,也是我們醒著的時候大多數時間所處的意識狀態。做夢能讓我們進入潛藏在自己亦是底下的想法和感覺。每天把夢境紀錄下來是很好的方式,讓我們明白自己的「無意識」所重視的東西,在治療過程中也可以提供很有價值的資訊。
「清明夢」(lucid dreaming)可以讓我們在做夢的狀態下擴張自己的意識。指的是做夢者可以改變夢境的結局,意思就是說他或她明白自己正在做夢,並且可以積極參與並操控自己的夢境。若不想要夢境的情景,可以在新中形成一個意念,想著自己所要的結果。
「靈性啟蒙」(initiations)
你可以在「清明夢」中前往各個地方,甚至進入各個層次。可以和亡者及神靈溝通,甚至可以飛行和變身(也就是在必要時為了某個特定的空間而改變自己的形貌)。

《掌握今生,勝於解讀前世》
探索錢是偶爾也能幫助解開心中的謎團,讓我們明白自己的痛苦、疾病或其他問題究竟源自何處。
潛是指的是「轉世輪迴」,也就是說「再成肉身」或「靈魂轉世」。是一個人的身體死亡後,靈魂仍然存在,會投生另一個新生的身體,返回世間。
要改變自己的命運,唯一的方式就是利用今生的時間來改變自己。你唯一擁有的是這一輩子的生命,所以你應該設法在這一世做些改變,而改變的方法就是清理過去的傷痛,並釋放堵塞的能量。

《靈擺探測:敏感度的放大器》
靈擺,是一個附有吊繩的簡單物件。可以用來做為一個放大器,增強你對能量流的敏感度,幫助你進入統一場域並與「較高自我」連結。所謂「較高自我」(higher self)指的是你的七個脈輪之外的部分,那理儲存著你最崇高的特質,例如:遠見、勇氣、正值和堅定不移的精神等。
靈擺可以用來確定脈輪位置及活動狀態,藉以證實你用你的雙手、身體或能量場檢測脈輪時所得到的訊息。
如果是新手,不建議使用金屬或水晶靈擺,指有受過相當程度訓練且具有較高層次意識的人,才懂得如何使用這兩種工具。
水晶本身磁場較強,可能使周遭的氣場扭曲。初學者最好使用圓錐形的木製靈擺(山毛櫸製的更好),這樣才能在不受其他能量場干擾的情況下,獲得你想要的資訊。
買到靈擺後,最初幾天要把它放在口袋裡,或者用個小袋子裝著隨身攜帶,讓它開始與你的能量共振。

練習:運用靈擺獲取資訊
使用靈擺的第一步是要祝福它,最好每次使用前都這麼做。可以請「較高自我」和那些以精準備好要幫助我的靈性存有們來影響靈擺的擺動。
用你慣用的那隻手,以大拇指和食指捏住靈擺的吊繩,把手肘靠在桌面、椅子扶手或膝蓋上,讓它能夠自由擺盪,你的首長和手臂要保持不動。當靈擺停止擺動時,你就可以開始提出問題。這些問題必須是可以用「是」或「否」來回答才行。

剛開始時,問一個你已經知道答案為「是」的問題。注意靈擺擺動的方向,是《左右擺動》、《順時針擺動》還是《逆時針擺動》。這些方向代表答案為『是』。
接著再問幾個你已經知道答案為「是」的問題,並確定靈擺還是朝著同一個方像擺動。
然後再問幾個你知道答案為「否」的問題,把靈擺擺動的方像記錄下來。
必要時,你需要花多點時間做這樣的測試,直到一個清楚的模式出現為止。

接下來你可以問一些你的人格和,「心識」(conscious mind)無法解答的,但你的「無意識」和「較高自我」卻知道答案的。這種方式只是讓我們能夠讓部分的自己和統一場域連結。
提問時,你的問題一定要明確而具體。把範圍縮小。
使用靈擺時,你要急中精神並放鬆身體。把注意力放在你現在問的問題上,不要想別的事,以免在無意中影響靈擺擺動的結果,設法獲得自己想要的答案。你的心裡不要有任何期待。你必須放鬆,讓內心處於一種寧靜的狀態。
等你熟練後,可以用它來檢測別人的脈輪或能量場。
第一脈輪:生殖器後方
第二脈輪:第一脈輪和腰部的中間點
第三脈輪:肚臍和胸骨的中點
第四脈輪:胸膛的正中央
第五脈輪:喉嚨的中央
第六脈輪:眉心
第七脈輪:頭頂

練習:運用靈擺檢測脈輪
先讓受檢測的人躺著,臉部朝上。他所躺的地方最好有一點高度,讓你可以保持舒服的姿勢站直。進行檢測時,身體不要前傾去靠近對方的身體,以免形成一種「推」的姿勢,這樣會把自己的能量推到對方身上。
你的身體挺直,手臂前伸,把靈擺懸垂在對方的某個能量中心上方,也就脈輪上方大約10~15公分處。當靈擺開始擺動時,請注意它擺動的方向,是順時針旋轉、逆時針旋轉、橢圓型旋轉還是根本不動?把結果記錄下來,然後在移到下一個脈輪。
注意:
*順時針轉動表是那個脈輪是敞開的,因此該脈輪部位的感覺是很平衡飽滿的。
*逆時針轉動表是能量可能已經堵塞,或是當事人在那個脈輪的部位內有一些負面的經驗。擺動轉圈的大小可以顯示該處的能量是否流動順暢。
*橢圓形轉動表示身體的能量在流動時左或偏右,這或許是過度使用右側(陽性)或左側(陰性)肢體的緣故。
*靜止不動可能是因為靈擺放錯位置。如果位置正確,靈擺仍然沒有動,就表是那裡的能量已經堵塞。

請記住:
靈擺轉圈的大小不等於脈輪的大小,而是你的能量場、靈擺的能量場,以及對方的能量場三者加起來的函數。因此你本身的能量場是否健康會直接影響到你在解讀他人脈輪時的效力。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你就可以感覺到每個脈輪的特性,例如它是喜悅、平靜、清明,還是沉重、黑暗、憂傷等等。

為了讓靈擺保持良好的狀態,每到滿月的時候(此時濕度較低),你應該把它放在戶外,接受月光的照射,讓它能夠得到靜化並補充能量。
最好不要把靈擺借給別人,除非是用來測試你自己的脈輪。

《連結你的指導靈》
統一場域中最棒的資訊來源,就是你的指導靈。每一個人的內在層面都有靈性存有,等著要幫助我們獲得解答。指導靈和上師會依每個人的信念、信仰和靈修的派別而不同。有些人可能會仰賴某位受人尊崇的祖先或某種具有強大力量的動物,例如:老鷹或熊。有些人可能仰賴某位智者(無論在世與否)、印度教的神祇、西藏的菩薩、佛陀或耶穌的能量(也就是所謂的「基督之光」)等等。
如果想擴展自己的力量,取得更多資訊,和你的指導靈連結是一個很好的方式。

練習:與你的祖先連結
我們雖然感覺不到自己的指導靈,並不代表它們不存在,也不代表他們棄我們於不顧,只是我們沒有體認到他們的存在罷了。
下列步驟幫助你連結某位願意指導你的祖先,也可以根據自己的直覺來選擇家族裡任何一位祖先。
1.夜晚上床時,在熄燈之後,入睡之前,大聲宣告(默念也可以你想和一位祖先連結。
2.選擇一個最能引起共鳴的祖先,無論你是否認識這個人。通常你心裡第一個想到的人就是最適合的人。
3.根據你自己的喜好,在腦海裡想像這位祖先的模樣。
4.告訴這位祖先你希望他能在你需要的時候幫助你。問這位祖先一個具體的問題,或是請他幫你解決某個難題。這樣你後來就很可能會夢見這位祖先。

縱使你的祖先生前並非完人,死後還是能為你做一些事。世界上哪一個人沒有缺點呢?
你的指導靈與「本源」連結愈深,他提供給你的資訊就越可靠。通常會請往生親戚或家人幫忙解決的,都是一些日常生活上的問題。
除了祖先之外,也可以求助一些已經不在人世的專家。如果你正在參加考試,或者正在進行某個學術領域的研究,不妨和這個學科中的某位知名學者的能量連結,請求協助。
在尋求指導靈協助時,最重要的原則:他們雖然願意幫助,但只有在我們提出具體明確的要求時,他們才會這麼做。
每天早晚都能夠花些時間設法和你的靈性導師連結,就可以請求他們幫你解決問題,他們也會很樂意照辦。
也可以求助於「那邊」某個靈性極高而且在世時的能量場很強大的靈體,力如耶穌、佛陀、某位西藏高僧或印度大師等,提升自己的能量。
還可以求助另一層次的指導靈→天使。
天使就是那些被我們人格化(賦予人類特質),卻從未以人的形體存在於世上的能量形式。例如:大天使麥可其實並不是一個人--他從未真正活在這世間。他只是一股能量,但許多人都可以感受得到這股能量,並因此賦予他一個名字。
當你變得更加靈敏,並發展出足夠的超感官能力時,就可以分變指導靈之間的差異。你會實實在在感受到他們的不同,而且可以分辨眼前的能量是屬於什麼樣的能量。
聖母瑪莉亞絕不只是某個特定宗教裡的人物,耶穌也不只是基督教的根本。他同時是一位指導靈,也是「基督之光」能量原型顯化的一種形式。

讀書筆記-你,就是自己的療癒師1

你,就是自己的療癒師
Be Your Own Shaman   Heal Yourself and Others with 21st Century Energy Medicine
作者:黛博拉‧金(Deborah King)  譯者:蕭寶森      

【前言】
薩滿巫士(Shaman)代表《療癒者》,也受一個能拓展自己的意識,導引能量來幫助他人治療身體、心靈、情緒和靈性等各方面疾病的人。
任何人都可以成為《薩滿巫士》及《療癒者》,但先決條件是他們必須能夠療癒自己,也就是說他們必須能夠清除自身被堵塞停滯的能量,是放過往的傷痛,與靈性領域的導師連結,並傾聽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以便讓自己處於一種得以時限潛能、追尋生命最高目標的狀態。

「薩滿巫士」用來指在「人的世界」與「靈魂世界」之間,以及「自然世界」與「超自然世界」之間充當媒介的人,因此涵蓋了「宇宙萬物互相連結」的概念。

「本源」創造萬有的宇宙能量的路徑。

療癒是一個共同創造的過程,需要你與「本源」建立起一種夥伴關係。
你的疾病要得到療癒,不能光靠薩滿巫士或醫生、療癒者或治療師、草藥或成藥。你自我的一部分(盡管你可能完全不自覺),也必須要有意願參與這個過程。這個部份的你,出於它自身的自由意志,決定要扮演一股力量,促成你的轉化。

靈性的存有(spiritual beings)--包括祖先、天使和聖徒。

冥想,使我們能夠活在當下,讓我們的身心全然放鬆、解除壓力,甚至能夠使我們的外表和內心更加年輕。更能讓你連結「本源」,心智更清明。

脈輪(chakra)
按手治療(hands-on healing)

成為一個夠謙卑的人,才能擔任「聖靈」的僕人。
統一場域(unified field)--這是所有資訊和療癒之道的源頭。
療癒,是被治療者與「本源」合力創造的奇蹟。身為療癒工作者,只是在其中扮演一個催化的角色。

無論你個人曾有什麼樣的經歷,你都要相信:生命中所發生的事情無一不是神的安排。每一件事都會以某種方式幫助你達成自己更高的使命。

花一點時間重新觀照自己的一生,把生命中的各種阻礙、創傷和懲罰視為你在成為一個「帶傷的療癒者」的道路上必要的基石。問問自己:有哪些事情可能已經為你奠定了必要的基礎,讓你得以發展療癒自己和他人的能力?你是否做事很專心、個性敏感、富同情心而且工作很努力?你是否經常頭身於大自然的懷抱中,時常冥想或禱告?你是否已開始嘗試處理自己童年時的創傷和情緒?這些你原本已經具足的經驗、特質和技能,都可以幫助你走上成為一個療癒者的道路。
真正的療癒力量就存在於你的體內。你只需要去喚醒它、培養它,並且使用它。

「本源」是一個浩瀚無垠的資訊場與能量場。它可以讓你做到你想做的任何事情,包括自我療癒。

第一章  什麼是能量醫療?
「奇蹟」:一個我們還無法解釋的現象,但這並不代表世上沒有。
療癒自己和療癒他人--是密不可分的。
能量醫療:結合了「能量」與「醫療」的一個動態過程。
能量雖然通常看不見,卻充斥於四周,存在於各種波常和頻率中。包括宇宙輻射線、X光、無線電波、紅外線波及一種形式更加微妙、充斥於整個宇宙並組成宇宙萬物(包括你我在內)的能量。這種形式的能量便是能量醫療的基礎。是我們的宇宙賴以運轉的力量。不僅有智慧、有活力,也是所有生命的源頭。在這個無邊無際、充滿能潛能的場域中,創造力完全不受限制。任何事情都可能會發生。這股能量是用之不盡、取之不竭的,既無開始,也無結束。

「宇宙能量場」(universal energy field)簡稱「統一場域」unified field
「氣場」aura,是宇宙能量場--所有生命的基礎--的一種顯化。
人體能量場環繞人的整個身軀,似乎有層次之分,但並不是像楊聰那樣,一層裹著一層,而是穿透人體,且彼此互相貫穿,延伸智體表外好幾百公分的的地方。大多數學派都認為,人體能量場可分為七個主要層次以及許多次要層次。除此之外,鈄頂之上還有更多層次。愈上面的層次頻率愈高,震動愈強。如果用音樂來做比喻,每高一層就相當於高一個八度音階。
在尚未有人體之前,這能量場便已經存在。事實上,你的身體便是直接來自你的能量場。

幻肢效應(the phantom limb effect):人在喪失某個部位的肢體後,身體的那個部位經常還有感覺,彷彿那個肢體仍然存在似的。
你可以把人體能量場想成是人體的一個活生生的模板(template),人體則反應出這個能量場裡所發生的一切。因此,你的能量場如果有任何扭曲或失衡的現象,你的身體也會出現相對應的變化。這個有著各個層次的能量場不僅如你的身體般真實,就某些方面而言,他甚至比你的身體更重要。
人體能量場源自於統一場域,並且就像統一場域般,具有智慧和生命。由於它是你的心理作用發生的場所,因此它會不斷隨麼比的意識而變化。它的各個層次與你生命中的各個面向互相呼應,因此你的經驗和情緒反應會決定你的能量場的狀態,而後者又會影響你的身體健康。
人生的所有問題--包括身體上的疾病--都與心理或精神有關。這些問題都是由我們的想法和情緒所造成的。我們也必須明白,這個能量場的本身並不會創造任何一個事件,它只不過是一個工具。你的意識藉由能量場這個工具影響你的身體,也影響你生命中的其他面向。
如果你的能量場有一個(或多個)層次比較微弱,你生命裡與那個(或那些)層次相應的經驗也可能會變得同樣微弱。如果這種失調的狀況持續很長一段時間,你的身體上相觀區域很可能就會產生毛病。只要在能量場做必要的「調整」就可以在生病之前預防疾病的發生。這樣的調整就是能量醫療工作的核心。

《人體的能量中心:脈輪》
「脈輪」Chakra:在梵語中是「光輪」的意思。每一個脈輪在最佳狀態下運作時看起來有點像是一個旋轉的漏斗或漩渦。這些脈輪會不斷與環境交換能量--一方面釋出能量到外面,另一方面也從統一場域獲取能量。
這些不停旋轉的能量中心就像你能量場裡的各個層次一樣,也和你生命中的各個面向互相呼應,產生重大影響。脈輪是否能夠恰當的運作,與你的情緒和身體健康息息相關。
脈輪會受到意識影響。如果你因為某件事而生氣,脈輪可能會變得扭曲或失衡。可能會歪向一邊或逆轉,可能就不再帶入新的能量,只會釋出能量,讓你的能量場枯竭,使你容易出現健康上的問題。在理想的狀況下,我們的脈輪會輕柔而穩定的轉動以進行能量交換,而且每一個脈輪的形狀和大小都差不多。
人體能量場有七個主脈輪和二十餘個次要脈輪,分別與人體的各個部位相應。
通常我們把重心放在7個主要脈輪上。
從脊椎的尾端開始,一直到頭頂為止。每一個脈輪都為於從脊柱出來的某個主要神經結附近,而且分別與我們的垂直刀流(vertical power current)連結。所謂「垂直刀流」就是「能量上的脊椎」。它的特性在於,當你的意識提升,並更智力於服務他人時,這條「能量上的脊椎」會變得更寬,讓更多的能量得以通過。
每一個脈輪分別代表生命當中不可或趨的某個意識面向。它們互相配合,使你的身、心、靈得到整合,而每一個脈輪分別代表肉體、情感、創造性和靈性等必要的成分。當某個脈輪更加敞開時,你會對它所代表的那個層次有更深入的覺知。例如:若你得心輪比別人敞開得多,那麼你對自己和他人在「愛與慈悲」這方面的表現就會有更多的覺察。
每個脈輪有各自的用途,用途則和它所影響的意識範疇有關。它會讓你朝著某個特定的方向發展,幾乎就像是他有自己的想發一般。
當我們的脈輪關閉或逆轉時,我們就會把自己的能量送到外面去。這就是心理學家所謂的「投射」。這時我們會創造出一個實相,並認定他就是事實,但實際上只是我們根據自己童年時的經驗創造出來的產物。
一但你因為某個經驗太不愉快、太過可怕或傷你太深而阻擋它,那麼你也會使得相關的脈輪無法正常發送或接收正面的情改,久而久之便造成脈輪便形。可能會因為能量的停滯而堵塞,出現轉動不規則或者逆轉的現象,到最後就變得嚴重扭曲或破裂。表示它已經無法正常運作了。一般人都會至少兩三個脈輪逆轉,除非在個人修行、冥想等方面下過許多工夫。

纖維肌痛的患者:第一脈輪很少是運轉正常的。因為心中都有很多恐懼,只是沒有表現出來。使第一脈輪處於關閉的狀態,讓他們的身體離大地越來越遠。很沒有安全感。
參考『真相的療癒--你不願面對的會帶來傷害』(Truth Heals:What You Hide Can Hurt You)

練習:脈輪冥想

*讓你自己做在一張舒服的椅子上,閉上眼睛。做一次深呼吸。讓所有的煩憂離你遠去;放下所有的事情。再做一次深呼吸,體會雙腳放在地板上的感覺。體會小腿和膝蓋的感覺,然後再體會大腿和臀部坐在椅子上的感覺。

*一邊深呼吸,一邊把注意力放在你的第一脈輪。這個脈輪又稱為「海底輪」,位於生殖器底部,顏色是亮紅色的。它是肉體存在的中心,也是身體健康的基礎。用你的意念輕輕轉動這個脈輪,把大地的能量從雙腳帶到雙腿,進入這個脈輪。

*再做一次深呼吸,把注意力轉移到第二脈輪。這個脈輪被稱為「臍輪」或「性輪」,位於你的第一脈輪到腰圍之間的中點,呈現亮橘色。它是情緒體(emotional body)所在的位置,也是你與他人所有連結的中心。想像它輕輕轉動並擴張,接著在深吸一口氣,把氣吸進這個區域。

*現在,再做一次深呼吸,把注意力轉移到第三脈輪。這個脈輪被稱為「太陽神經叢」,位於肚臍到胸骨的中點,呈現漂亮的鮮黃色。他是你的力量中心、你的理性體(mental body)所在之處,也是你和你的自我與自尊心認同的地方。用你的意念讓他輕輕轉動並擴張。

*把注意力轉移到第四脈輪。這個脈輪被稱為「心輪」,位於胸膛的正中央,呈現美麗的鮮黃綠色。現在請你深吸一口氣,把氣吸進這個區域,體會他正在擴張的感覺。這是你的星光體(astral body)所在之處。「星光體」就是能量場連結到星光層(你的能量場裡物質層面與靈性層面的橋梁)地方。透過這個脈輪與慈悲、愛、理解與關懷等能量連結。請你觀想自己表現出這些特質。大多數人都沒有花足夠的時間真正欣賞自己,請你肯定自己的獨特性,肯定自己的勇氣與內在美。這些都是你的「較高自我」所具有的美好特質。把注意力放在第四脈輪上並做以上觀想,就能夠讓自己在目前的生活中表現出這些特質。

*再做一次深呼吸,把意念稍微往上轉移到胸腺。它位於你的胸膛上部、胸骨之下、甲狀腺下方的位置,與免疫功能的作用以及靈性的增長有關。觀想胸腺擴張的模樣。深吸一口氣,把氣吸進這個區域,觀想它健康充滿活力。療癒一向是從意念的觀想開始的。

*做一次深呼吸,把注意力稍微往上轉移到鈷藍色的第五脈輪。稱為「喉輪」,就在喉嚨的正中央。這裡是你身體藍圖所在的位置。觀想這個脈輪輕輕轉動,帶來新能量,送出就能量。用意念讓你的喉輪敞開。觀想你自己以唱歌、寫日記,以藝術和創造的方式表達自己。及

*把注意力放在第六脈輪,就是「第三眼」。位於你的前額中央的眉心處,呈現紫色,是「精妙體」(celestial body)所在,也是洞察力的關鍵。做一次深呼吸,想像這個脈輪輕輕循環旋轉,把資訊帶給你,使你能夠與其他層面接觸。用意念使它更為開敞,讓你能夠看見並察覺其他層面。區域

*注意力轉移到第七脈輪,就是「頂輪」。就在頭頂,會發出明亮的金光與白光。是你與「聖靈」連結的地方,也是祈禱、冥想、靈性、信念、信仰與靈感作用之處。做一次深呼吸,用意念讓它敞開並輕輕旋轉,將來自統一場域、來自「一切萬有」的能量帶入。

*現在再往上,將你的注意力放在第八脈輪,就是「靈魂之星」。位置在你的頭頂上方三十到九十公分之處。是你的「較高自我」所在之處。用你的意念使他敞開,以便讓你能獲得自己最棒的特質並將它們表現出來。

*現在,做一次深呼吸,將你的注意力重新放在你的身體、你的雙腳、腳下的地板以及大地之母之上。再做一次深呼吸,並慢慢張開眼睛。

<古老能量醫療重新崛起的意義>
現代醫療體系並無法提供全人的照護,也因此無法真正滿足我們內心的需求(盡管我們並為意識到自己在這方面的需求),也並未將重點放在潛在的致病源因上。
第一脈輪關閉,人就無法與大地連結,而大地是我們身體療癒的源頭。
能量醫療的作法就是找出疾病的根源,清除致病的情緒,並提供病人種種工具,使他們能夠持續憑藉自己的努力,逐漸自行療癒。
能量醫療的基本信念便是:身體有自我療癒的能力,療癒者只是扮演推手的角色。

<你必須自己掌舵>
能量醫療能夠找出疾病的根源,因此可以幫助你清理或許連你自己都沒有察覺的有害情緒。你並不一定要去回想那些經驗。要療癒往日的創傷,無論那發生在多久之前,你只需處理現在的感覺就可以。
如果你有了狀況--無論是心靈、情緒或身體上的問題--最終還是應該由你自己決定要如何解決。
恐懼確實會讓我們裹足不前。人們時常因為恐懼或覺得自己無權做主而無法得到自己所需要的醫療照護。


2014年1月6日

媽媽

今天是星期天,
晚上跟圈圈及少爺一起在養心樓吃蔬食飲茶,其實是臨時起意,並不是事先約好的。
難得台北冬天天氣好,早上醒在陽光裡,
但因為覺得很累,沒有起床,一直賴到少爺起床,然後吃subway當早午餐。

爸媽晚上突然打電話說要來家裡,我們剛吃完養心樓,
已經決定回家時直接去全聯補貨,於是行程照舊。

假日沒有回去中和爸媽家,其實過得很輕鬆,我和少爺各自獨處,
只要一回去中和,就有無法言喻的壓力,我們都不喜歡,但是因為擔心他們還是會回去。
而我們一回去,總是懶洋洋的攤著,因為,要配合演出,其實很無奈。

爸爸說,媽媽要來,問我們床單換好沒,要來拿回去洗...
其實,媽媽很依賴我,也許應該說,她很愛我...
即便她的愛讓我有壓力,即便其實她用她的方是愛我,而也許不是我需要的,
搬離家裡後,才能很清楚的看到,我與媽媽間的關係,
媽媽總是以抱怨來索取我們的關心,
媽媽總是以責怪來索取我們的注意,
媽媽總是以刻薄的言語來提醒我們她的需要,
媽媽總是以嘮叨來要求我們配合,
這是她唯一會的方式,她害怕失去我們,於是千方百計的創造需求,
讓我們跟她要,這樣她才有存在感,她才覺得有被需要,
她總是營造我什麼都不會的狀態,忽略其實我完全可以自己來,
媽媽沒辦法好好的跟我們連結,她也不願承認其實我們都已經長大。
她以幫我們換洗被單衣服來肯定自己的價值,
今天她對我說:只知道跟別人去吃飯,不知道回家拿東西...
但其實,哪有什麼東西急著要拿?
不過就是她想看到我們,跟我們吃飯吧~

上周四回家吃晚餐,其實很累了,媽媽還是一再的問我衣服要不要?
方老爺的衣服有味道,到底還要不要?
就算跟她講了,她也不理,一直重複這些問話...
我頭痛到快失控,終於很大聲的回她:已經說過很多次了,可以讓我休息一下嗎?
我的頭真的很痛啊~
她才安靜下來....

今天出電梯,她推了我一下,也許她不是故意的,我才說她,
她就像一個做錯事的孩子,急忙否認,好像是我錯怪她了,
也許我該檢討,是我說話的口氣太過分,讓她一直覺得每次我跟她說話都是再怪她,
我沒讓她幫忙換被套,她應該覺得是我在嫌她,但真的不是,
我其實怕她太累,但她絕對不會這樣想,也許我該讓她動手這樣她可能會快樂點。

我得找出一個可以跟她輕鬆相處又能讓她快樂一點的方式。
不然,我真的怕自己越來越不想回家。

其實我真的很愛她,不用她幫我做很多事,我也依然愛她,但如何讓她知道呢?

2014年1月4日

讀書筆記--幸福在我之內(二)

第二篇 許諾天長地久

人間是愛的修行之最佳場所。
生命的意意再透過與人互動,與萬物交流,再給出愛時體驗到自身的奧秘以及萬物一體。
有愛的對象,有負責去呵護照顧其生命的對象,建立一個長久穩固的關係,是最大的挑戰,也是最大的幸福。
心理學家榮格(Carl G. Jung):成家生子是促成個體化的重要過程,個體化意味著成熟活出內在真我。成家生子、養兒育女是困難且完整的旅程,它涵蓋了種種成熟人格的挑戰。
有一份對愛之灌注對象的長久責任、有一位長久關係的親密友人,都是重要的。
實際的修行是,我們要一次次在關係裡被挑戰、被啟發、受挫折、受傷,於是打開更身的眼界,重新回到Do去承認與認識自己,回到Me去看見自己更身的人格以及生命更深奧的意義,在進入So將療癒的光愛帶到自身內在更深邃的黑暗之所。
遇到困難時,更是擴展自我的機會。
許諾天長地久,建立深邃的長久關係,共同生活,共同承擔彼此的疾病、貧窮、壞習慣,這就是擴展自我心靈並激發各種挑戰的機會。
相遇相愛,是美好而簡單的。相愛而相守則需要堅定的決心和無比柔軟的修行心。相守而共創未來,將生命延續下去,生命的萬千樣貌都在一日間流過。

第六章 深情澆灌:和平站是與溫柔心法

夫妻間的溝通至少有兩個層次,檯面上與檯面下。
在兩邊都是平凡好人的婚姻關係裡,檯面下的退讓與體貼是真正讓家庭運作順利的關鍵。檯面上的協商,在很多夫妻間,未必能在語言上有共識或和解,但其妙的是,在檯面下,當各自獨處與執行時,夫妻情分常事運作的主力,疼愛或各退一步,就能創造和平的運作空間。
夫妻情分是多年來相互照顧陪伴而累積下來的,若兩人的陪伴足夠,平衡之流穩固,互相照顧的底子很足,即使在檯面上的語言層次針鋒相對,關係還是能化險為夷,家庭依然和樂。
如果,長久以來忘記感謝與敬重,單方付出過多而關係失去平衡,兩人又過度忙碌少了陪伴、玩樂、聊天、做愛的滋潤與滋養,各自內心失衡與犧牲的心情過多,這檯面下的夫妻情分過於薄弱,即使檯面上沒說什麼,光不說話的彼此冷戰,都能讓人害怕回家,難以面對。若有哪天因小事挑起戰局,少了檯面下的情分與運作空間,通常受傷的痛苦程度又會大到令人想分手。

吵架,是為自己而爭。大部分的時候,爭的不是夫妻間的事,而是壓力反應:公婆壓力、看不慣小叔或小姑、受不了老婆篇新娘家、教養小孩觀點不一、金錢分配或誰出多少錢......。這些因為感受到生存危機的壓力,為了爭討更多的主權、決定權,或要求保證更多安全感,或是為了自己的需求想要控制環境,因事關生存安全感,所以吵著吵著,把夫妻的和諧與靠近,丟到後頭,難以收場。

吵架,另一種時候,則是壓抑不住內心的嫉妒與懷疑,為了保護不被遺棄,起而征戰。決得配偶對人太好,在孤單時看到配偶對外人笑臉相向,或嫉妒想要控制與禁止配偶與人接觸,因蛛絲馬跡懷疑外遇而撕破臉質問,這也是生存安全感的征戰,因太多害怕而無法抑制自己,起因本事為了百年好合,為了恩恩愛愛,卻反到使彼此傷心,厭惡、恐懼、退縮。

吵架,最簡單的時候,是逞強好勝,是我對,還是你對?是爭奪權力,是依我的需求來做決定,還是依你的意願來做決定?或者,明明想和好,卻想要對方先退讓。或是,忍不住一口氣,就只為了證明自己是重要的,測試對方是否還在乎自己,於是耍嘴皮子,刺傷對方,結果雙方都疲憊萬分。

將吵架是為人生的修行,所會引爆我的,都是我的弱點與尚未來到和平之處。
和平戰士:用和平來守護關係。

吵架裡,影響互動的能量:
(1)原來想溝通的焦點
(2)自我選擇的態度:是戰士的輸贏之爭
(3)內在幼兒的舊傷口
支持夫妻能繼續前行的,是在溝通焦點上找到共識;而個人平日處理衝突的慣性如何通過各種考驗,則是修行;若能一併療癒內在幼兒的傷,是美事一件。
夫妻爭吵,不同於面對外敵,夫妻是長長久久的相伴,彼此也熟悉各自的痛處與腳步。和平戰士,是秉持和平為前提,以覺知來監督爭吵歷程,維護和平。

和平戰士的紀律:爭吵時守護和平的內在紀律
*不怕麻煩,我選擇真誠。
→真誠就是面對事實不逃避,真誠帶來了長久的和諧與守護力量。
*不故意刺對方的痛處
→這些刺痛,會在恩愛時成為一種傷,以後會損傷親密的深度和完好。
*不批評對方的家人
→這是最損情分的。需了解,文化觀點不一樣,批評對方並無意義。真正需要的是協調需求。
*狠話、髒話不輕易出口
→刺太深的話語經常會在潛意識反覆重播,一傷再傷,連未來的關係都一併破壞了。
*不動手打人
→打了舊傷情分,傷得很深。而且,一旦動手下次就更容易動手。
*賭氣話不輕易說出口,不玩分手話語
→根據吸引力法則,所有說出口的話都有魔力,不想發生的就不要說。
*不耍嘴皮子
→為了面子(嘴巴上獲勝),失去裡子(親密和諧)才不划算。
*不翻舊帳
→不再失和時翻舊帳。這對關係或安全感一點幫助都沒有。
*不硬跟對方要承諾
→檯面上硬要來的承諾,不一定能和平執行;倒不如讓檯面下恩愛後,事情會自然轉化。
*當對方柔軟,就柔軟以對
→所有的夫妻協商合作,情分與恩愛都是最大的運作力,一有可能柔軟,就柔軟吧!
*見好就收,不戀戰
→因為戰越久情分損傷越大,耗損夫妻元氣對家庭一點好處也沒有。
*冷戰不過夜
→夜裡是情緒療傷與重生的機會,帶著征戰入眠,也會帶怨懟重生。何苦?

和平戰士的手護原則:爭吵時守護自身的原則
*我守護並照顧自己的情緒,不把此責任交給對方。
*說「我想要」比「分析局勢」與「責怪對方」更能照顧自己。
*若直覺感受到有暴力危機,我溫和退場,保護身體安全為先。
*當我有憤怒,邀情和平光進入,在吐氣時釋放。
*當我有災難想像或自憐傾向,邀請宇宙大愛進入,用心呼出愛,碰觸受傷處。
*當我恐懼與顫抖時,我離開現場,讓自己碰觸大地,回到現實,於是心能清明。

進化為和平戰士
吵架,表示有需要爭執與守護之處,有需要協調夫妻雙方差異之處,或是有不公義要被伸張之處。每個人內在都有戰士能量。戰士,是在危機時停身而出的勇者。戰士,支持我們畫立界線,以守護為目的,並表達自我、伸張權力。把和平放在小我利益與權力之上。

戰士
使用策略:逃跑:忽視、解離、壓抑、隱忍。戰鬥:指責、衝突、對立、上癮。
想阻斷的:痛苦、創傷、恐懼、傷痛、憤怒。
主要覺察的:引發痛苦危險的各種徵兆。
渴望:安全
基礎動作:反射動作式的保護,重複模式。
面對痛苦:逃跑與戰鬥:隱忍、阻斷、轉移、投射、抓住、陷溺
面對伴侶:在反應模式中重複,困住了,無望
悉心守護:填補童年匱乏感的幸福想像

和平戰士
使用策略:Do, Me, So
想阻斷的:無覺知的童年模式
主要覺察的:人格反應模式的勾連。內在的恐懼。
渴望:療癒與親密
基礎動作:Do, Me, So
面對痛苦:Do, Me, So
面對伴侶:
不隨伴侶的模式起舞。
在愛流中,觀照伴侶。
若有能力感受伴侶,則給予同理心。
若有能力自由運用,則使用和平戰士守則與紀律,來回應伴侶。
悉心守護:愛、真實與力量

卸除防衛,停止幼年模式
夫妻之間在爭執時要的是找到和平與各退一步的方法。會鬧到不可開交,通常是非當日分的痛苦能量洶湧而上時,失去了焦點,從協商而轉為意氣之爭與權力強奪。戰鬥的對象真的是眼前的伴侶嗎?還是代替爸爸表達壓抑多年沒有對媽媽說出口的怒氣?或是代替媽媽討伐這無責任感的男人?
夫妻爭執,若吵紅了眼不惜傷害對方,事實上,是蒙蔽了眼睛,看不到真相。
逃跑是不面對真實,戰鬥則是以去除敵人為快。
夫妻爭執需要擴大心量來包容兩人差異,找到共同需求,尋求和平共處的新創意。真的讓夫妻爭執能和平收場的是深情的各自退讓。「心量」在兩人間經常是相互感染的,只要有一人打開心柔軟以對,通常令一人會受到感召,也暗退一步。

解離:一種人格抽離的狀態,輕微者顯得恍惚與現實無連結;激烈者則失去語言能力仿若魂遊太虛。解離,尚未到人格分裂狀態,因此,在壓力情境解除,在愛的的撫慰或睡眠後,能自動恢復。

辨識非和平模式
逃跑模式的徵兆:
.太愛說笑話
.不直接回答伴侶的重要詢問
.只願意與配偶談論別人的事,不愛說自己的事情,尤其是感受。
.只想盡快消除困難,不願意面對兩人的關係議題。若找不到解決方案,容易無奈無力。
.討好、吞下內心的真話,只說別人愛聽的話。
.太快做和事佬,太快退出衝突,頻繁說:沒事了、沒關係。
.經常心不在焉,彷彿人不在現場,一被抓住才忽然回神。
.伴侶問你怎麼了,你的答案常常是「我累了」或「不知道」
.替代性上癮:過度地看電視、抽菸、喝飲料、喝酒、上網、購物

戰鬥模式的徵兆
.太頻繁生氣,一點小事就生氣
,失去耐心,包容力忽然降低
.無法享受當下,即使孩子快樂的玩鬧聲,都會惹惱你
.很難放鬆而專注地做一件事,電腦視窗頻繁切換,電視遙控器一直換臺
.說話節奏失去穩定性,或是說著說著忽然跳到另一個主題
.愛罵人,愛批評社會,甚麼都不滿,愛嘮叨,愛念小孩
.很難專心看著配偶眼睛,不說話時也少了視覺接觸
.執著,在很多小地方,會堅持一定要怎樣。尤其是對售貨員或路邊的小人物
.破壞行為:暴力、攻擊、破壞、衝動

卸除彼此的防衛
這些徵兆會輪流出現在兩人之間,有時是覺知到自己逃跑了,有時是發現伴侶進入戰鬥模式。當你能覺知或觀察到,能停下來原先的溝通目的,把中斷逃跑與戰鬥模式當成此刻的目標,有助於兩人之間進行有效溝通。

**覺知自己正在進入逃跑或戰鬥模式
<逃跑模式>
-敲敲穴道,或溫和碰觸自己
-溫和地深呼吸,於是再決定:我想要逃跑嗎?還是我想回到當下面對?
-給予協助:我害怕什麼?要怎樣得到安全感讓我能回到當下?配偶能為我做什麼?我能為自己做什麼?
**面對伴侶、自己狀況良好
-認真聽他說玩笑話或專心陪他,讓他逃跑一下。專注凝視他,向他表達愛或敬重。帶回重要話題。
**面對伴侶或自己狀況不好
-簡單地說:「我狀態不好,我們先停下來好了。」跟他約好,下次什麼時候談。
-下次開始前先釐清:讓彼此失去安全感的是什麼?寫下來,做好預備。

<戰鬥模式>
**覺知
-眨眨眼睛,跟自己說「醒來,這些痛苦過去了。」發出「赫」的聲音,短促而有力,「赫!赫!赫!」釋放能量,踩踩地板,踏踏步伐。跟自己說:「我要回到大地」
-再抉擇,自問:「我要戰鬥?還是創造愛?」
-給予協助:是哪個內在的面向感到危險?我要如何支持自己?伴侶可以如何支持我?
-幫我按摩?回到放鬆狀態?
-先停下來,轉個話題,等安全感回來,再談敏感話題。
**面對伴侶,自己狀況良好
-碰觸他身體的安全碰觸區域,如肩膀、雙手,輕輕停留一下,再心裡靜默地說:「沒關係,我愛你」
-調整環境,也許是溫度、聲音,帶回新鮮的感覺、喚醒的可能
-臨在地跟自己在一起,放掉原來的企圖心,回到當下,信任更大的存有正在照顧著,等配偶離開戰鬥狀態
-於潛在攻擊狀態時,表達看見的現實,簡單地問:「要怎麼做,能讓你放鬆信任我們?」
**面對伴侶、自己狀況不好
-溫和退場離開,做幾次深呼吸,與自己接觸,然後說:「謝謝你陪我,我信任你,我現在需要退出休息一下,謝謝你。」然後,看看能否給出一點點靠近或照顧,不行就退開
-等改天兩人狀態好時,問問:「那一天,是什麼東西讓局勢有點緊張?」
修行總是進行式,在真愛尚未成熟長大之前,幼兒的保護模式出現時,能辨識出來,在爆發之前使用小策略中斷。

邀約太陽光的和平
和平戰式使用的和平能量為能量源頭。使用與太陽的靈性連結成為主要的去除陰影技巧。
太陽,不只是天空的恆星,在靈性層級,也是和平的源頭。

練習1  邀請和平之光
每日花5~10分鐘,最好在固定時間,在戶外進行最好,陰雨天則可在室內進行。讓自己安靜地呼吸幾次,直到覺得自己來到了平靜的放空狀態,於是,覺知心的呼吸,在呼吸時,想像心也跟著一起呼吸,做這個心呼吸大約10次。
接著讓心與胃在一起,感覺胃也如心一樣,是可以敞開的。這時候,用胃連接太陽,用想像力邀請太陽光來到胃部,如同一到光之流流入胃部。心理的意念是:「謝謝太陽光為我帶來和平。」「謝謝太陽光帶走我與_____之間的不和平。」重複這句話直到你感到和平為止。
接著,換一個項目,繼續做相似的情求。若你喜歡,可以把雙手手心打開,迎接太陽光。若你真得很忙,你可以在步行、慢跑時進行,但不建議在開車或騎摩托車時進行。
此活動,若能連續進行21天,個人內在和平能量,會有整體的提升。

練習2  預見和平
每日5~10分鐘,坐在家裡, 安靜凝視著配偶(最好是看見現實世界真實的他,若是遠距配偶,無法經常看見,請在想像中進行)。若配偶不喜歡,就不要直直凝視,可以偶而閉上眼睛再打開。若配偶知情也喜歡,直直凝視或目光尾隨都好。
凝視時,感受到和平的太陽與你連結,如同一到光之河一樣流入你的胃部。然後看著伴侶,心裡想著:「我看見你的和平」不需要喃喃自語,就是淨空地,讓這訊息與和平之光如同透是光一樣,穿透層層表象,直接看入伴侶的和平。句子可以有些變化:「我看見你眼睛裡的和平」「我看見你煮飯時,雙手的和平」「我看見你憤怒時,很深的內在和平」「我看見睡著的你,全身都在和平之中。」

練習3  雙人和平呼吸
適合伴侶兩人都閱讀本書,雙方都有意願試試看。在發現彼此落入幻想敵人的逃跑與戰鬥模式時,有覺察的人就停下來。停下來後兩人面對面坐好,進行一個同步與和平呼吸。
邀情和平的太陽光來到彼此的心,讓這份光擴展到胃部及喉嚨,讓太陽光的能量流在彼此間成為一個光的圈圈。兩人坐在裡面覺知呼吸,逐漸地,自然地覺察到兩人的呼吸漸漸同步,當兩人感受到呼吸同步時,就一起做祈禱,完成這個儀式。
接下來,可以中斷一下,在回到椅子上。這一次,只要輕鬆的祈禱即可,無須做同步儀式。除非又落入戰鬥或逃跑模式才需要再次使用同步與和平呼吸。
1.有人覺察到兩人負向互動中,就慢慢停下來,中斷負面行為,並邀請進行同步與和平呼吸。
2.同步與和平呼吸:
(1)調整椅子的距離,大約在半個手臂多一點的距離。
(2)彼此面對面做好,先讓自己做幾次自然的呼吸覺知。
(3)個人內在先與心連結,使用心來連結太陽(想像):「謝謝和平的太陽光流入我得心」
(4)當感受到內心與太陽光之流,形成一個聯繫時,把左手手心放在自己的心口,把右手手心伸出去,放在對面夥伴的胃部。兩人同時這樣做。
(5)繼續連結太陽,並保持呼吸的覺知,穩定下來後,去感受和平的太陽光從你的心流向對方胃部,也覺知你的胃部接收到來自伴侶的和平之流。
(6)這時很自然地,兩人會來到一個同不呼吸的境界。
(7)當感受呼吸已經同步時,同聲祈禱:「親愛的太陽,謝謝你的和平光流入我們,在我們之間形成和平的循環。在這循環下,我們的負向保護模式釋放,舊的、不適用的習慣被消融。和平之光在我們之間循環,所有不是和平的,都回到太陽中消融,如同黑暗消失在陽光一樣。」
(8)在祈禱後的狀態,停留一下,覺得夠了,就可以放鬆你們的手,自然坐好,完成此呼吸。
3.可以休息一下,喝喝水,複習一下和平守則與紀律。
4.再次回到對話與溝通中,在內在保持與和平太陽光的連結,自然地溝通。在溝通時,若感受到來自伴侶的壓力,可以柔和地看著他,在心裡說:「我看見你的和平。」
5.若有需要,可以使用和平守則與紀律幫忙。
6.若有再次落入負向溝通,可以再次進行雙人和平呼吸。

溫柔心法:既真實又負責
把吵架當作是和平的修行。在信念上,盡量使用和平守則與紀律,關照各種負向溝通,從中退出,停下來,放過幻想中的敵人。
回歸自身責任,把真呈放前頭
許多人以為真誠就是把平日壓抑的情緒話直接說出去,但因為情緒是偏頗的主觀見解,算不上真實,無修飾的表達既不真誠也不夠負責。
情緒自主權是為自己的情緒負責,而不是往外丟:「情緒是妳的,與我無關」這樣淺薄的情緒責任論點少了溫柔。
外界刺激來到我之內,我如何回應、如何感受,能自我決定,所以我有力量抉擇與照顧自己。當伴侶的情緒因我而起,我就是引發他情緒的外在刺激,無論他如何反應,我還是負有給予刺激的責任。
當伴侶表達傷心,我的責任不是掐著他的脖子要他為情緒負責。溫柔心法是:帶著愛,把心敞開,當伴侶因為我而傷心,我先讓自己的心感受那份傷,然後表達真誠的抱歉:「你的傷心我能想像,聽著你傷心,我也有些疼起來。下回,我能怎麼幫忙,不刺激你?」
既真誠又負責,既愛自己又體貼對方,是個溫柔修行。
溫柔適文明與內斂,發自於體貼之心,而展現出紀律與美感。
溫柔是最大的呵護力量。溫柔的本質,是內在和平、能與人性的各個面向平靜交流。溫柔,是內心真的愛自己了,所以能給出很大的寬容。溫柔,是心的柔軟,因為知道對方會痛,因為心疼,所以可以守護自己的痛。溫柔,是水,將不相容的都擁抱在懷裡。
溫柔心法
1.說:客觀的事實
2.說:期望、希望、渴望,不說:為什麼沒有
3.使用:對不起。單純地陳述自己狀況,不歸因到對方。提出方法,讓對方有辦法支持自己情緒的平靜。
4.說出自己的在乎,請求對方呵護。不是核心真實的偏見,可以不聽就不聽。讓對方理解,你為親密關係著想的心。
5.將指責轉為「我的限度」。不要求對方做他也做不到的事情,尋找資源幫忙。
6.打開《你可以不同意》的空間。焦點多一點:是脆弱而引發我受傷,而非「你傷我」
7.提出《我認為》,表達這是己方的意見。你可以與我有不同觀點。從指責,轉為「我需要......」
幸福在我之內的修行,並不強調要天長地久,因為幸福的故事有萬千樣貌。分手或離婚、喪偶或遠距夫妻,是更嚴苛與精進的修行。

幸福停看聽
1.請朗讀和平紀律與守護原則,把喜歡的畫線,經常朗讀。
2.請找朋友討論那幾條你不喜歡的和平紀律,或小小修正成你喜歡的。
3.你內在的戰士能量鮮明嗎?特質如何?在什麼領域最能發揮?戰鬥策略是什麼?有效嗎?和平嗎?有沒有想要調整。
4.在本章的非和平模式--逃跑或戰鬥,你常用哪一種?你的伴侶也這樣嗎?你如何回應?
5.請角色扮演,辨識非和平模式的應對方法,無論是轉話自己或回應伴侶,在日常生活裡練習,直到自己熟練。
6.關於「和平的太陽光」這背後的靈性假設,你感覺如何?若無法感動,有沒有可能找到替代的方法依然練習邀約和平能量?
7.請具體實見邀約和平能量的三個練習。
8.若你的伴侶無法練習雙人和平呼吸,請找到一個志同道合的朋友,陪伴你練習。

第七章  共命共享的合夥人:家庭股份公司
一同生活、承擔責任、生育小孩,是多麼大的許諾,把萬物一體的共命共存,在現世裡直接顯化出來。在靈性的本質上,萬物是一體的,個人被療癒,整體也被療癒;個人有所傷,整體也有損。共命是靈性層次的真實,說得是個人與整體的命運休戚相關。而家庭,是最能體驗此真理的實踐場所。
當夫妻之間感覺到收受的平衡,家庭的愛之流就會很穩固。維持一個家庭,需要無數的細節,在有形或無形層面上需要付出,若能互相合作,收授之流能夠平衡,那麼家庭存活的根基就非常穩固。很多實後個人的主觀情緒感受,未必呈現了能量的真實情形。

平衡的動能
人際收授之間,在能量層次的主要本質是愛的流動。平衡,才能促成愛的永續交流。
*當你給出,要記得收取回報。流動的愛需要給出者收取回報,於是能再給出並收回。要求回報時,因為愛,情願收得少一些。因為愛,給出回報時,我喜歡多給一些。
*當你被傷害,既得要求補償。流動的愛,發生在那些願意接受補償且願意寬恕的關係。因為愛,要求補償時,我甘願要得少一些。因為愛,給出補償時,我喜歡多給一些。
*《付出》能讓個體在家族中擁有歸屬權。若只收而不給,則會失去家族中的歸屬權,而有困難留下。在一份失去平衡的關係裡,給得太少的人會有離開的動能。
*:在平衡上下,有來有往繼續流動與交換的關係,會維持在愛的流動中長久。
*當我們帶著敬重如其所是地收下,而無論是禮物或傷害,不評斷或抱怨來製造混亂之流,就能有更好的機會,回到平衡。
*對一個人的敬意與感謝,就是一份愛。愛在平衡之流裡,占有很重要的分量。
收取而不付出的人,會失去這個家族系統的歸屬權,而無法留在系統中。付出者得到歸屬權,負擔重卻對家庭有影響力。
1.當我收到一份來自老公的付出,我會記得多回報一些。
2.當我不小心傷害到對方,我會真心找機會補償。
3.當我覺知失衡或被傷害時,我會要求他回報,但要求少一點。
4.當我不小心付出過度時,我會有覺知地,盡量不代批判與抱怨,要求平衡。
5.付出越多,承擔越多的人,擁有越大的決定權。

練習1  家族排列讀書會
若你對家族排列有興趣,想練習使用家族排列的觀點觀看自己的人生,可以組成讀書會。
1.邀約有覺知且願意學習平衡法則的朋友們,男女不拘,至少六人。
2,一起觀看海寧格機構出版的家族排列DVD,以及閱讀相關書籍,並使用幾周的時間進行讀書會。推薦書籍:家族排列:釋放疾病業力。生命潛能出版
3.用排列的系統觀點,討論自己的故事
(1)閱讀書本的第一章,或觀看一段DVD之後,提出裡面的觀點。
(2)使用此觀點,來觀看自家的生命故事。
(3)若非常嚮往排列工作,請找信任得過的排列工作者為你進行(台灣海寧格機構)

愛的貨幣
愛的貨幣之幣值,與金錢數額或工時多寡沒有直接的正比關係,反而與給出愛的純淨度有更同步的比例。也就是能量多寡,用愛來衡量,愛豐盛則富有,愛匱乏則貧窮。
物質本身是有能量的,金錢的多寡本身,也象徵了能量的多寡,但給出的辛意與透過金錢所傳遞的愛之能量,則超越金錢之上。
要促進關係間收授的平衡,要有一個謙卑的寬廣視野,細心去覺知。愛豐盛的人自然而然擁有物質豐盛的流,那是一種主觀感受,與存款多少或穿載名牌與否無關。
*心自然敞開,感受著宇宙大愛流入與流出,與人互動時,能用心中的大愛碰觸到周圍,言行上經常傳遞出感謝與祝福。在收下服務時(喝一杯豆漿、看一朵花)感受到喜悅,在給出服務時(付錢、送人禮物、給出祝福)也感受喜悅。
*心封閉著,忘記宇宙大愛的呵護,也無意和宇宙大愛連結,心經常封閉,陷落自己的慾望或苦痛,對周圍的環境沒有太多感知。在收下服務(別人服務你、打開一份禮物、開窗看見太陽)時,無覺知、遺忘謝意,或批判憤怒。在給出服務(付錢、為人做事)時,帶著不平衡或辛苦感。

收授的愛之流與豐盛
「富有的窮人」就是只物質層面擁有很多但卻無法享受豐盛的愛之流。婚姻的交流也是這樣。付出時若是感覺尊嚴與幸福,心甘情願,即使身體很疲累,愛之流也是豐盛的。

關鍵詞,提醒你在愛的貨幣市場中的豐盛或貧乏,請時時覺知。
收授時:愛的豐盛
*敞開的心  *喜悅地收下  *充滿謝意  *給出時開懷  *帶著敬意地給  *體貼地給  *無求
收授時:愛的貧乏
*封閉的心  *輕視  *煩躁  *不滿足  *慾望  *強勢權威  *辛苦委屈  *埋怨敵意  *不平衡

愛的貨幣須超越世俗標準。抱怨、輕視、憤怒等都是雙方的虧損。
實踐愛的原則,就是時刻在愛中,讓愛之流透過收授而交換與彰顯。

傷害之流的平衡與補償
最大的原則是:受傷害時我帶著敬意求償,但出於愛,我少要求些。若傷人我盡心賠償,但基於愛,我無怨尤。
傷害求償時:愛的豐盛
*原諒  *寬懷  *放下  *帶著愛  *平靜  *無怨尤  *真誠  *內省  *不奢求原諒
傷害求償時:愛的貧乏
*怨恨  *執著  *憤怒  *報復心  *自我傷害  *恐懼  *逃避  *不情願  *隱瞞  *自私  *高傲
愛與寬諒,是這裡最需要的。傷害發生後若執著於受害意識,則永遠難以平衡,陰霾緊緊捆綁於生命裡,即便離了婚還揹負非當日分的傷害,帶到下一任婚姻中。

神話學大師坎柏(Joseph Campbell)提出:
通俗的眼光,經常將傷害事件詮釋為:「加害--受害--拯救」的三角模式,但若個人意願突破,用靈性成長的角度來看,使用神話的觀點來活,則可以用另一種眼光:「英雄--英雄--英雄」例如:家暴施虐者--家暴受害者--社工員,這可用加害--受害--拯救來看。但用一個超越的框架,回到靈性成長,看見個人的成熟之旅,可以發展成:「痛改前非的療癒修行人─找回個人力量的重生者─備受啟發與感動的見證者」之「英雄─英雄─英雄」的三角形。
無法給出寬恕與原諒,執著於停留在受害者角色的人,綑綁了自己的生命,難以自由。
不願付出賠償而躲在僥倖的陰影中,也在靈性層次綑綁了光的成長。
在傷害事件中,若愛與寬量能豐盛,執著與怨恨則貧乏。
傷害背後的大溫柔是什麼? 大溫柔,是指表面上看起來傷痛,而底層卻有著療癒深情用心的生命意圖。
表層看到的,往往不是最深的真相。
在親密關係裡的傷害事件中,核心的重點是獲得療癒,並去除表面的標籤與看法,才能支持困難的關係轉化。當個體成為英雄的認同,能面對自身的苦與傷痛,能活出自己的力量,親密才有可能。親密關係裡的賠償,需要很多創意與深情。

《關係中可能的小傷、忽略、讓人承擔》→《可能使用的創意賠償》
*我要去進修→我盡量省吃儉用,進修之餘的時間多做家事
*我想要去旅行幾天→下次換人去旅行,我們互相支持
*我需要離開幾天,出差、處理事情→等我回來,讓我來特別服務你,聽候差遣
*我需要早出晚歸,許多家庭事務我會缺席一陣子→那麼在假日時,你出去玩吧!孩子交給我
*我要到外地工作,要離開家好一陣子→克服距離,提供家庭精神支持和很多感謝
*我生重病,不能照顧大家→讓我活出力量,提供大家平靜與情感
*我性慾低落,不太能陪你做愛→我會照顧自己,尋找治療,用心面對;讓我用我能的方式,帶給你愉悅
*我不太會表達自己,讓你被冷落→我會樂於聽你表達,練習被感動,也練習說
*我不太能傾聽,讓你感覺孤單→我會願意更主動問你的需要,看我能做什麼
*我失業了,我們要一起受苦→我會打起精神,我們一起努力
*我最近想平衡一下,不能做家事→我會寬容、不在乎混亂,也願意調整平衡
*我要休息一下,需要獨處→等我帶著寧靜與快樂回來
*我太權威、大聲、不會體貼關懷→在我所能之處,我會學習溫柔
*昨天我脾氣失控罵人、打人→我請客賠償,提供全家更多快樂的可能
*我帶著偏見並批判你→我願意真心傾聽,學會控制脾氣
*我說話大聲驚嚇人,對你們沒有敬重→我願意找尋協商與治療,學習和平
*我習慣不好,經常麻煩到大家→對不起,我願意誠心接受治療,希望大家包容
*我情緒低落,帶給家庭沉重負擔→在我狀態好時,我願意提供更多服務
*我迷糊經常出錯,經常要人幫忙→在我狀態好時,我願意提供更多服務

練習 2  平衡之流的每日檢視
1.這項檢是最好睡前做,如果睡前沒有安靜的時間,就找個方便安靜的時間,至少五分鐘
2.問自己三個問題:
(1)今日,我的愛之流是盈餘還是虧損?
(2)今日,我的傷害之流是盈餘還是虧損?
(3)明日,我能做什麼來平衡我們之間的關係?

家庭股份公司的運作
一個美好的家庭,背後要有多少支持才能成立?整潔美滿的背後要花費多少心思與勞力?安康與冬暖夏涼背後要有多少經濟穩固與豐盛?和氣慈祥背後要有多少智慧、精神力量和感情投入?春蘭秋桂的背後是誰在貢獻?我們經常忽視或看不見,一個家庭的維持,有著太多意想不到的需要,而提供知這些的人,是否得到感謝與敬重?
在生活細節裡實踐愛
若你用心看見配偶的付出,心存感謝,愛就豐盛了。支持家庭背後的貢獻,需要被看見與感謝。當珍惜與看見蒞臨,愛的平衡就不遠了。
《時間與心力》
洗衣服、晾衣服、摺衣服、掃地、拖地、收拾雜物、物歸原處、買菜、構思規劃營養、洗菜切菜、煮飯、洗碗、收拾廚房、刷洗馬桶、整理垃圾、處理回收、倒垃圾、各種雜物採買、維持物流通暢、接送小孩、摺棉被、鋪床單、電器維修、更換燈具、疏通馬桶、居家修繕、電腦備份與更新、充電、系統維修、障礙排除、陪伴老人、照顧病人、家庭護理、整理花園、照顧寵物
《金錢》
房子費用(房租、貸款、地價稅、房屋稅)、日常開銷(三餐、水費、電費、瓦斯費、電話費、網路費、雜物購買)、交通(油錢、保養費、通車車票、買車貸款)、衣物(治裝費)、醫療保健支出(醫療費用、保健食品)、育樂支出(學費、補習費、成長課程支出、教育設備採買、旅行費用)、奉養父母、送禮往來)(喜喪費用、年節禮物、家人或朋友往來的各種開銷)、意外儲備基金
《情感滋養》
陪伴、說話、與孩子一同玩耍、傾聽、表達情感、訴說謝意、表達欣賞與敬重、讚嘆並讓事情有意義、保有家庭記憶、表達哀傷、表達歡樂、挫折疏通、情緒支持、提供歡笑能量、提供活潑與變化、頑皮與輕鬆、女性力量的提供
《智慧與知識》
家庭成長規畫、擬定家庭夢想、主持家庭會議、引導全家做大小決定、精打細算、財務規劃、報稅理財、處理紛爭、協商衝突、教育孩子、提供管教、旅行規劃、新知提供、收集重要資訊
《力量與保護》
臨在與靜心、男性力量的提供、遇到外敵侵入時保持機警與力量、安全感的提供、果斷的示範、巡視居家安全、注意各種異狀、預防危險(關燈、鎖門、瓦斯安全、用火安全、用電安全)、緊急災害的救難(割燙傷急救、送醫)
《美感與意義》
把美麗帶入房子(修整花、插花、藝術)、把音樂帶入房子(唱歌、提供音樂)、在家庭變故時看見意義、表達對家人的敬重、打扮自己提供美感、配色協調

建議你打開眼睛,知曉自己的舒適被候有這麼多恩典!提醒自己,哪些地方需要你的凝視與感謝,敬重與付出。盲點是只看見自己的付出,看不見別人的付出,以為不公平卻與事實有出入。在生活裡深呼吸與深情凝視,感受細密無數的恩典。

把義務轉化成禮物
接受的人要練習看見與感恩,而給出的人意練習把給出的責任感轉為自由的給禮物感。由於家庭生活有太多要擔待,若用責任與背負來感知,婚姻就很難浪漫起來。浪滿感意有美感與驚喜,要有自由與愛意。婚姻常被義務與責任拖累失去浪漫感,在沉重的生活裡,要有浪漫感,需破除義務的認定,回到當下,把每次的付出,都當成真心給出的禮物,感受到送禮與收禮的喜悅。
破除背負感:
1.夫妻倆同意,很多工作,即使是責任分配,也是愛意驅使,不是出於義務。因此每個工作的承擔者,有完全自由,決定何時不做什麼。當然,他會為整體考量,主動做另外的安排。這會帶來擁有主權的自由感。
2.在做家事時,帶著愛而做。若有委屈或抱怨,請停下來,與愛連結。
(1)在做家事過程裡,一有覺知,就讓愛從心口流出、從手心流出,流到你工作之處。
(2)我帶著愛給出,我真心歡喜付出,珍惜有這個機會,我用愛來為家人行動。
3.不論是做什麼事情,都帶點「好玩」,讓創造力進來,使工作成為享受。
(1)不按常規打扮、煮飯、做愛,把好玩帶給自己。
(2)不按常規上班,請個假,讓夫妻有個驚喜的下午茶。
4.帶著愛做事情。不論做什麼,邀請宇宙大愛進來,對所做的事情或對自己說謝謝你、我愛你
(1)謝謝馬桶為我們的付出,我愛你,讓我來為你打掃乾淨吧!
(2)謝謝床單,每天晚上呵護我,吸收我的汗水,讓我來為你換洗,讓你舒服吧!
(3)謝謝垃圾桶帶給我們家的乾淨,讓我來為你清垃圾吧!
(4)謝謝房子的保護與照顧,我去上班囉!
5.當被愛觸動時,當想起配偶或家人感受到愛時,立即行動。
*投其所好,看看他喜歡什麼,就給出吧!
6.為彼此做些計劃,提升自己的幸福能力。

練習3  家庭平衡會議
1.用輪流的方式,每次邀請一位家人成為視覺焦點,每人都要輪到。
(1)大家說說對這位主角的看見與感謝。(假設主角是爸爸)
*《爸爸,我謝謝你__________,讓我能_________。》
*《老公,雖然你沒刻意做什麼,只要你在家,我就特別幸福、有安全感。》
*《爸爸,上次你買__________給我,我好喜歡,因為__________。》
*《老公,謝謝你每次都準時到垃圾,辛苦你了。》
(2)讓主角說說話,《其實,我對這個家,還付出了__________。》
2.用輪流的方式,每次邀請一位家人成為視覺焦點,每個人都要輪到。
(1)想說的人,對主角說:「我看見,你在__________地方付出太多了,我想調整平衡。」
(2)主角自己說:「最近,在______地方,我覺得不平衡,我需要你們______。」
3.調整討論:大家討論,如何激於平衡的理由做調整。
4.結束時的慶祝:
*喝飲料、乾杯  *擁抱、親吻臉頰  *跳舞、唱歌、嘻鬧一番  *去餐廳吃飯,大家輕鬆一下。

幸福停看聽
1.若你對家族系統排列沒有興趣,也請討論能量平衡之概念。
2.若你對家族系統排列很有興趣,請找人組成讀書會並練習。
3.對於愛與傷害的豐盛與貧乏,請找例子印證,你豐盛的時候通常是什麼時機?你貧乏的時刻又是什麼時機?
4.請參考第二節的表格,討ˋ論當你在關係理提出要求時,你能回報什麼?或是當你製造了傷害,能賠償什麼?或反過來,你如何要求回報與賠償?
5.請參考第三節的實踐愛的生活細節,看看:
(1)你的伴侶為家庭付出什麼?
(2)你自己為家庭付出什麼?
(3)是否平衡?不平衡的話,能如何調整?
(4)有沒有什麼付出,是為孩子做的?
6.參考第三節把義務轉化為禮物的概念,在日常生活裡實踐。若覺得有困難,找朋友一起激盪創意。
7.練習舉行家庭平衡會議,若配偶不是喜愛這種會議之人,先找朋友做練習,練習時以各自的真實家庭為例。最後,可以把這樣的精神帶回家裡,在無形中進行,不一定需要一個正式或具體的會議。

第八章  朋友、情人與玩伴
朋友、情人與玩伴是夫妻間陪伴與尋樂的重要連結;聊天、做愛與玩樂是婚姻的必修功課和重點行程。
若婚姻裡沒有甜蜜的喜悅,辛苦有時將難以釋懷。美好時光不是情人的專利,家庭擔子越重,越需要經營「享受生活」。一起享受生活,包含陪伴、性愛、生活樂趣,甚至是夢想與理念的實踐。
一個家庭的核心,是夫妻間關係的健康與親密。一旦夫妻間的愛很流暢,基本上,孩子的身心健康就有了穩固的底子。很多父母太認真工作、太認真當父母,而忘了彼此陪伴與做愛,這本末倒置的結果是負向循環。夫妻倆過累、過勞、沒機會聊天相互了解、性生活不滿足、沒有休閒、不快樂、孩子即使玩瘋了也沒有真喜悅。
若無法找到共同想做的事情,就自問:「如果生命只剩下三年了,而我甭確保孩子的未來不需要我的財產,那我和另一半之間,最想要做的是什麼?」

<聊啊聊啊聊到深夜>
當心無法靠近時、彼此視而不見時,關係就走到了末了。願意試著去了解,是實踐愛的決心,願意溫柔訴說,也是實踐愛的基本步伐,聊天談話是表面的動作,實則關係需要的是透過聊天打開彼此的辛,讓靈魂交流。
老夫老妻如何能聊啊聊到深夜?
*純淨說話的意圖
沒別的目的,就只想靠近對方、了解對方。許多時候,當事人無覺知聊天背後隱藏著企圖,就消失了聊天的美好媚力。夫妻捨下利害得失,把意圖攤在光下,真誠表達,坦白請求,而非偷偷地暗藏在聊天中。聊天前,得先「試著了解」自身內心深處的隱藏意圖,消融或溫柔揭露了,兩人就有了聊天的純淨。
各種暗藏在聊天底下的企圖,及解套方法:
1.沒有其他目的,聊天就是想靠近與親密:因為浪漫愛的洶湧,想要靠近,選擇了語言教留,做為一種靠近的方法。
(1)有時候,因太想表達而忘了聆聽,會破壞親密氣氛,美好的聊天腳步是說說聽聽,像舞蹈。
*舞步混亂時,先別說話,單純說:「我想靠近你」、「我想要被你放在手心上疼惜」
*把空白帶入,讓笑聲出現,安靜下來,將手安靜放在對方身上,於是能找到連結。
(2)當你能感受到伴侶說話的目的,就是單純地想靠近,你可以提供一個輕鬆的聊天情境,試著把自己的心敞開,也感受到自己有多想靠近對方,兩人可以在默契中前進呢!
2.宣洩能量或尋求療癒與支持:情緒能量已經擁上來了,說話成為一種無覺知的模式,深層需求是尋求療癒與支持。
(1)宣洩性的情緒表達,不是每個伴侶都能承受的,即使能撐得住,也對親密有礙。
*覺察自己宣洩的需求後,回到Do-Me-So的步驟,不利用伴侶來宣洩。
*在情緒宣洩的背後,當回歸平靜時,將重要的訊息對伴侶表達:
-我內在的創傷是......
-我真正想要的是......
-我擁有的力量是......
*宣泄通常不是需求,尋求支持才是真正的目的,可以直接說:
-我想得到支持,可以請你給我五分鐘,無需回答,只要單純聽我說嗎?
-我今天過得不好,可以聽我說五分鐘的話,照顧我一下嗎?
*真正需要治療性談話時,寧可找專業人士也不要冒險在婚姻中拿伴侶當治療師。
(2)若你感受到,伴侶說話的目的是情緒宣洩或尋求支持,你願意衡量自己嗎?能給多少?容量有多少?訂出界線,表達你能給的與不能給的,並敬重伴侶。兩人用一種儀典的精神,重視自己給出的時間是神聖的,也提醒伴侶遵守這樣的界線,並珍惜之。
*我們的容量,最多能談多久?
*談的主題與焦點是什麼?
*我要怎麼做,能支持到你?
*若時間到,中斷的默契是什麼?
*辦旅用什麼來回報?真心感謝即可,或請吃一頓飯?(吃飯時請更換主題喔!)
3.尋求伴侶肯定:很多時候,談話是為了確認伴侶怎麼看自己,或是希望獲得肯定。通常,在認識初期很多談話為此目的,對自我不夠肯定的人,也經常有此需求。
(1)若你能確認,你想要的其實不是聊天,而是獲得肯定,那麼你可以這樣做:
*在......事情上,我對自己不夠確認,需要一點鼓勵,請你在談話裡盡量鼓勵我,好嗎?
*在......事情上,我想了解你對我的觀點,你願意在談話中盡情地告訴我嗎?
(2)若你發現,事實上很難從伴侶身上獲得你期望的鼓勵與肯定,那麼就放棄從伴侶身上獲得肯定。你要了解,他做不到是他的人格特質,不代表你不好。去找能肯定你並給於真誠回饋的人,來做自我確認。
(3)若你發現,你的伴侶真正想要的不是分享也不是聊天,而是獲得你的肯定:
*若你狀況很好,時間夠且有意願,在談話中聆聽他,並給予真誠的肯定。
*若你狀況不是很好,也沒什麼時間或意願,你可以這樣表達:「我聽到,你需要一些我的肯定與保證,是這樣嗎?」於是,你表達你的現況、需求,以及你的愛。
*真高興我的看法對你這麼重要,但我要你知道,有兩個人的看法比我的重要,一個是神的眼光,另一個則是你自己。我想讓你知道,無論如何我看重你。今天我累了,沒辦法聽你說太多細節。」
*謝謝伴侶願意接納與等待。
4.關係確認:有些無法庭只談話的傾向,追就說話的動機,試想尋求關係的安全感。
(1)若你覺察到,單純聊天、靠近對方都不是你真正的目的,實際上,你需要透過說話,來獲得被愛的保證,或得對方的承諾。
*若真是這樣,請停下來吧!你可以單純說:「我不是單純想聊天而已,原來我對關係沒有安全感。」請回到Do-Me-So的步驟,照顧自己。
(2)若你感受到,伴侶在激你給出什麼保證:「我感覺到,你需要我的保證或承諾,是這樣嗎?」如果對方同意了:
*你可以先承接:「聽你這樣說,我很高興能認識這個不安全感的你。讓你有安全感,是我願意的。我們來談談可以怎麼做?」
*你可以探問內心,要如何回應,底下是一種可能。
-「我愛你,這是陷在真誠的感覺。」
-「此刻,我很疼惜你的不安全感,我想要給你一個擁抱,給你支持。」
5.疏解寂寞:趨動說話的是孤單。說話與了解對方不是重點,說話只是慣性,而非以愛臨在。這種時候,說話很難讓兩人真正靠近。
(1)若你覺察自己的現況如此,那麼是該安靜下來的時候了,漫無止境的用說話來排遣寂寞,只會帶來一種疲憊後的沉睡,無法真正照顧到內在寂寞。你可以這樣對伴侶表達:
*「其實我是感覺寂寞,很需要人陪。」「那個寂寞感很深很深,就在這裡。」(你可以用手碰觸身體的某個部位,那個寂寞感最強烈之處)找點創意的方式,來陪伴自己。
-找一首流行歌曲,能唱出這種寂寞的感受,問問伴侶願意聽你唱歌嗎?
-回到Do-Re-Me的步驟。
-邀請伴侶陪伴你做和平呼吸的練習,這可以讓你們感覺同在。
*需要的話,找專業心理人員協助。
(2)若你覺察伴侶在排遣寂寞:
*你問自己能給多少?若不太能給,就表達:
「我看到你的寂寞,我的狀態也不太好,我們暫停一下好嗎?」
*若狀態很好,能給出純淨的陪伴,找到創意的方式,支持伴侶渡過寂寞吧!
-觸碰他的心,做和平呼吸,感覺兩人同在。
-去運動、舞蹈,把寂寞化為身體能量,呼吸出來。
-吃碗熱呼呼的麵。吃點澱粉質,提升血清素濃度。
6.用說話來逃離真實感受:讓人無法碰觸的聊天,在於說話只是一種遮掩,遮掩內心的困境:尷尬、害怕、轉移等,表裡不一又不想真誠。
(1)若覺察如此,就停下來吧!做幾個呼吸的覺知,回到Do-Re-Me的步驟:
*單純表達:「我現在碰到困境,現在無法對你說。當我能面對的那天,我會對你說的。謝謝你的包容。」
*覺察內心真正的渴望,表達渴望:「現在,我最想要的,是.....。」「謝謝你的聆聽。」
(2)若你覺察伴侶如此,或雙方不自覺逃避與遮掩,那就停下來,回到Do-Re-Me的步驟:
-你可以安靜凝視伴侶,碰碰他的手,輕聲說:「請回來,跟我在一起。」
-邀請:「有什麼害怕,是你現在能說的?」「有什麼渴望,是你現在能說的?」
-輕輕說:「讓我們說說我們目前能說的。」
7.想要辦旅明白他錯了:很多表白不是表白,試想強調自己的對、伴侶的錯。
(1)若你覺察自己有這樣的意圖,那你需要的是安靜下來。回到Do-Re-Me的步驟:
*若你能回到平靜,看能否做幾個呼吸,邀請太陽的和平能量。你要明白,是內在的不肯定感需要確認,你甚至可以單純說:「抱歉,我離開了愛。」
*你可以表白:「我剛剛想說的,其實比較想要證明自己。對你也許沒有那麼重要。你還想聽嗎?」
(2)若你察覺到伴侶,有強調他對你錯的需求。你可以問自己:心有多寬。
*若你心寬得像大海或湖泊能納百川,你可以說:「請指教吧!我現在心很寬。」
*若你的心,沒什麼容量,你可以說:「我現在的心窄窄的喔!請照顧我的小心眼。」
8.想要改變或教育伴侶:語言背後有企圖,企圖改變與教育對方。
(1)這是最傷關係的談話方式,配偶不是孩子,也不是屬下,若跨越這界線,伴侶的平衡就破壞了,很難再有親密。
(2)若你覺察,自己想要改變伴侶的慾望,請回到Do-Re-Me:
*揭露:「對不起,原來我動機不單純,想偷偷改變你。讓我放下這不良企圖吧!」
*若揭露了,還無法放下,就坦承:「我真的很想改變你,你要聽聽看嗎?」
(3)若你發現,你的伴侶暗自想改變你:
*若心很寬:「你意不要直說,你對我的期待?」
*若心不寬:「今天我心不太寬,就別說了吧!改天我心寬一點,就能聽你說期待。」

如果你想聊天而伴侶總讓你覺得碰釘子,也許真要修形《溫柔心法》。你能掌握的的是自己說話時的態度,真誠而純淨。伴侶若有聆聽困難,那也反映著,你有溫柔表達的困難。你是需要支持才能自在表達的,若你的伴侶不能支持你,就找專業人員協助。
對於依賴語言交流來感受親密的女性能量,面對不敞開心扉的男性,的確有許多要放下與寬諒的,這時候,若有個談話圈圈,就能平穩自己的需求。

《開放聊天空間的問話》
「溫柔的好奇」是最重要的狀態,可以打開聊天空間。
溫柔的好奇,是張開眼睛看見對方,打開耳朵聽見對方,敞開心胸容納他所說的。
*資訊的交換:你得到什麼資訊?有沒有好管道?重要聯絡人是誰?到哪裡買?有地址嗎?
*外在時空的架設:那時候你幾歲?在什麼地方?去哪裡能找到?關鍵人物是誰?需要什麼?
*如何:怎麼做到的?要怎麼聯繫上?有步驟嗎?要怎麼做?要怎麼去?要注意什麼?
*感官資訊的架設:你還記得你看到什麼嗎?有顏色?形狀?摸起來是什麼感覺?如果你閉上眼睛想像一下,身體有感覺嗎?吃起來是什麼味道?有多好吃?有氣味嗎?聽起來呢?舒服嗎?那裡有些什麼聲音?
*語言脈絡的架設:你說的最重到的話是什麼?如果有一句話可以代表你,你想說什麼?你還記得,當時他們怎麼說嗎?心裡有沒有沒說出口的話?
*內在世界的深入:你有感覺嗎?你最想要的是什麼?有沒有期待?落空的期待?當時你怎麼想?你有聯想到小時候嗎?你的情緒是什麼?
*後設背景:如果這故是有個標題,會是什麼?如果這件是有個配樂,你會用哪一首歌?打個比方,你的感覺像什麼?當時,如果你們兩個都是動物,會是什麼跟什麼?如果你是我,你會怎麼做?
問話,並專心聆聽,就能打開一個聊天的深度。要如何溫柔而專注的聆聽呢?Do-Re-Me的基本動作,能帶給你以愛臨在,和平而安然。於是,你能給出一個空谷,讓對方仿若能聽見自己的回音,看見自己的倒影,於是,透過你提供的空間,他能與自己相會。

《夫妻間的空谷時間》
成為空谷,需放下我質與自我重要感。一些界線的設定,能支持成為空谷的狀態:「就讓我成為你的空谷吧!讓你能聽見自己,15分鐘好嗎?接著,你也給我15分鐘的空谷時間,好嗎?」「或是,請你成為我的空谷,等一下,我幫你按摩來謝謝你?」
要成為空谷,可以把眼睛閉上,做幾次自然的呼吸覺知,在內在邀請宇宙大愛的光流入你,從頭頂穿透你,再讓這大愛從你的心流出,流出之後,包圍了你的伴侶。這樣你們就有了個場域,在這場域裡,愛由你流向他:愛,透過你的主動,包圍了你們。成為空谷,在語言的習慣上,指有兩個小原則。
*說話或問話前,都先摘要:「我聽到你這樣說......,是嗎?」「其實你真正想要的,是......,是嗎?」「我聽到,這件事對你重要的影響是......,是嗎?」「原來,你當時對自己的感覺,是......,是嗎?」「喔!原來,在你心目中,我是這個樣子......,是嗎?」
*若要替自己辯駁,請等後15分鐘過去。在這15分鐘內,先做個標記。「這裡,我有不同看法,不過沒關係,這15分鐘內,我是空谷,放下自己的立場。」「這一段,我會想給建議,不過我先放下吧!專心扮演空谷就好。」

男女關係大不同書裡指出,說話讓女性感到親密,而做愛讓男性感到親密。
做愛,在能量上是煉金術語中「結合」的根本,讓兩個相異元素合一的魔法。

《緩慢性愛修行》
性關係是一面鏡子,反映出婚姻最貼近的互動樣貌。
找到一個能靠近的通道,讓男人能當男人,女人能當女人。
緩慢性愛關心的是:有愛的夫妻合以難以享受性?
德勇老師認為:真正能引發性能量以及極致體驗的是女性的身體。女性的身體,如同一個美好的樂器一樣,需要有素養的音樂家,才能使之發出美好的樂音。
緩慢性愛修行,就是讓男性成為女性身體的樂師,帶著愛意,使這美妙樂器發出天籟般的樂音。透過全心投入這歷程,男性除了能欣賞女性在此時流露的美感,也能在能量共鳴裡感受到身體的細緻愉悅感,達到更深層次的高潮,而不是A片中單薄的性宣洩快感。
女性需要的是給自己更多的時間,欣賞與疼愛自己。女性需要在妻子與母親的角色之外,記得自己也是情人的角色。
女性能在性愛中愉悅的關鍵在於,從社會對性的汙名化解脫。

《婚姻中,性愛修行的關卡》
第一關:自信心
男性的自信,透過伴侶的意願,實質做愛經驗,獲得伴侶口頭上的回饋與讚嘆,男性可以有穩定的信心。
女性:在性上面的信心不在愉悅體驗能力,而通常卡在身材的自信心,以及自我關愛的能力。女人在性愛的初期,迷戀性愛的部份原因,是一份自溺於美麗的沉淪。
男女兩性要突破的關卡,都要學會自愛。
男人要學會,自身的魅力與財產、地位、成功、樣貌或年齡沒有太大關係,而在愉是否能以愛臨在,用愛行動。如果你因失業而無法享受性愛,那不是來自女人看輕你,而是內在的你,正嚴厲批判著自己。
女性的魅力與風采,與年齡、身材也沒有絕對的關係,女性魅力來自於與身體的合好和合一,能放下俗世紛擾,專心投入性愛中綻放。

第二關:和諧對稱的性需求
女性要破除對性的偏見與排斥感,要增長自己的主權與獨立意識,要學會探索自己的身體樂趣,要在自慰裡發現身體的愉悅能如此美好,要能享受沒有男人的性高潮。
女性自主權的覺醒,無法由男人來完成,需要願意在生命裡真誠面對自己。
有能力把性愛當工具的女性,已經在練習掌握自己的身體,自由地運用身體是多麼大的成長?接著,不再把安全匱乏的需求投射在男性身上,自己承擔起程若照顧自己的責任,這又是情感面的大成長,生命往成熟路上步行了一大段。接著,轉向發現女性自己就能擁有高潮,這是情欲探索之路的里程碑,到達最後的成熟階段。
有身體愉悅能力的女性,在婚姻中需要保持的,就是在情愛中的感受。女性很容易將心理事件過渡到性關係:「我會因為對婆婆的不滿,而沒什麼性需求。」或是在過度認同某些角色(職場女強人、辛勞的家庭主婦、孩子的媽)時,遺忘身體,遺忘浪漫,遺忘情慾。
女性需要為自己暖身,身邊要常備一些讓自己能有性觸動的媒體,無論是什麼,需要自己去探尋雨發現。
真的能讓男人在性愛裡忘我享受的其實是女性忘我的帶動。

第三關:人生的考驗
性愛是鏡子,映照出自我愛戀與兩人間坦白無遮的親密。
1.愛自己,照顧自己的身體,呵護與珍惜自己的情慾。
2.自我肯定,別以外人的眼光來評價你,像宇宙愛你一樣愛自己,當挫敗、失落時,回到自我療癒,別忘記性福在我之內的基本動作。Do-Me-So。
3,擁有情慾的自主權。無論男女,都需要有輕鬆自慰的能力。
(1)自慰,需要帶著很健康的眼光來看待性,讓性在陽光下、在光裡,如同奔跑騎馬一樣,是可以精熟的身體能力。
(2)正確的性知識,在安全情境下私自練習,讓身體與心給自己最好的回饋。
(3)若需要良好的工具,請為自己備齊,這些工具需要私密藏好,不管孩子成年或未成年都要遠離父母的性能量刺激。
4.夫妻倆用心規劃你們的性儀典。因為很重視,所以有如儀典一樣珍貴。
5.是面上有緩慢性愛的DVD,給男性或女性的都有。

《一起玩樂》
夫妻能一起做什麼?這是需要用心的創意活動,不能做假,不能勉強。
能擁有的只有此刻,最重要的事無須等待。
當婚姻還親密時,更要珍惜這活生生的關係,多多經營。
遠看配偶的身影,或近近凝視他的滄桑與美麗,很多婚姻裡需要的顏色與節奏,能帶回的。

「夫妻一起享受人生」的秘密在於,過程就是目的。
目的是「一起享受,創造革命情感,凝聚共識,創造記憶」。

幸福停看聽
1.列舉出你能與伴侶聊天的主題,什麼是最能聊的?什麼是你渴望但無法聊的?
2.參考第二節純淨說話的意圖,找到自己經常有的不純淨意圖,將那些意圖寫下來,並練習更真誠而負責的表達。
3.參考第二節開啟聊天空間的問話,找人練習各種溫柔好奇的問句。
4.試著在你的婚姻之間,帶入空谷時間。
5.與配偶分享與述說,你們彼此對性關係的現況、期待與性幻想。
6.找一群性別相同可信任的好友,分享性經驗,說說自己的期待或困難。
7.說說你們的性修形中的關卡是什麼?是自信心?性需求?或是人生考驗?
8.若有意願,去購買緩慢性愛的書與DVD在婚姻裡實踐。
9.規劃夫妻獨處的約會時間,踏青、養生......,什麼都好。

《讀書會的模式》
沒有特定的人數,3人,6人都可以,12人就需要分組。
每個小組每一次有個程序引導人,而每一個人都是小組的帶領人。參與的人,可以有不說話的權利,但若大家都不說話,或有人覺得失去平衡,就需要提出來檢討。
訂出多久聚一次,一次聚多長時間,要擁有小組獨特韻律與進度,那能支持成長腳步的節奏。
*一開始,手牽手,做一次和平呼吸練習。
*結束時,輪流說謝謝或心中的感動。

《陪伴圈圈》
信任考驗,評估每個人的分數,分數在60分以上的,可以凝聚成陪伴圈圈,人數不拘。
__我信任,無論我說什麼,在這個團體中都不會得到批評。
__我信任,無論我說什麼,這個團體會盡心盡力來了解我。
__我信任,當我哀傷恐懼時,我能在這個團體裡坦承以對。
__在這裡,當我不想說話時,我能很自在地保持安靜。
__我信任,我可以保有我獨特的意見,而不會受到排斥。
__我信任,當衝突發生時,這個團體的人會秉持著覺知,為自己的感受負責。
__我信任,這個團體是真誠的
__在這裡,每個人都會負起責任,讓團體中的每個人,分享到均衡的說話權力。
__這個團體的人,是我願意去聆聽的。
__這團體的人,能讓我打開更開闊的視野,感受到生命的真實

陪伴圈圈的原則
1.遵守並維持以上十條考驗,讓愛成為這團體的凝聚與支持力
2.輪流與分攤
(1)每人輪流當程序領導人。領導人負責發開課通知,並事先公告討論的主題,或分享的焦點
(2)選擇一個場地,若在某人家裡,請記得一平衡法則給出回饋。若在外面,則輪流負責接洽
3.開場:用一個閱讀分享一個感動,或用一首情歌,來開始活動
4.說說看,關於本書的讀書心得,或是討論看不懂的地方
5.由和平與釋放呼吸的練習開啟說話圈圈
6.輪流說故事,順時針旋轉
7.每人說完故事後,團體的人可以給讚嘆或表達了解
(1)若有疑問,可以在維持以上10條考驗的原則下進行。(注意時間)
(2)最好不要花太多時間,又說了各自的個人故事,這樣時間會很耗損。
8.最好平均分配說話時間,不要太嚴格,但要有人監管時間。
9.結束時,輪流說謝謝與感動
《陪伴圈圈可能的主題》
*概說我生命裡的幸福時刻
*概說我人格中,自然會得到幸福的特質
*概說我人格中,會破壞幸福的特質
*說說我的父親
*說說我的母親
*說說一直支持我的力量來源
*說說我小時候,得人疼愛的樣子
*說說我生命裡最容要的時刻
*說說我生命裡刻骨銘心的痛
*說說我最愛的情歌,以及背後的愛情故事
*大致報告我的婚姻發展史
*說說我此段關係,我們如何吸引彼此
*說說我此段關係,我們如何體貼,各自守護的底線是什麼?
*說說我與伴侶間最相親相愛的時刻
*說說我與伴侶間,最困難溝通的時刻
*說說我們家吵架的模式
*說說後來,我們如何學會各退一步的忍讓
*說說我的婚戀歷史裡,最有力量的時刻
*說說我的婚戀歷史裡,最大的學習與成長
*說說我生命裡最窮困貧乏的時候
*說說我生命中最能感受到豐盛的時刻
*說說在我們家,如何做決定?
*說說在我們家,誰擁有什麼樣的權力,是怎樣發展出來的?
*說說在我們家,最好的分工合作為何?
*我的伴侶怎麼包容我?我怎麼包容他?
*舉行一次看見平衡的排列團體吧!

練習記錄表
__從傷中醒來
__放入成熟之愛的認知
__寧靜而不抱怨
__在恐懼裡游泳
__帶入幸福的活動
__和宇宙大愛連結,吃好能量的食物
__排除舊能量
__穩定情緒的飲食
__給出到謝與愛的能量
__為生命迎入好能量
__祈禱:讓宇宙大愛成為後靠
__美好唱頌,與傷相遇
__開啟神性知愛的唱頌
__尋找身體中心並與神性相遇
__邀請和平之光
__遇見和平
__雙人和平呼吸
__家族排列讀書會
__平衡之流的每日檢視
__家庭平衡會議

《真愛魔法》
1.所有的愛情困境背後都有自身的殘缺或幻覺,這時侯需要的就是:擴展愛。
2.浪漫消逝,是我被束縛在狹隘的認同中,離開並冥想一個新狀態,讓愛回來。
3.所有悲慘的局勢,都有舊的痛苦參與,擴展愛把愛送給舊時的自己。
4.權力遊戲玩玩就好不當真。承認自己的陰影,然後離開,把「我們」放前頭。
5.用愛恨交織的語彙說出當下情感與情緒,然後知道:那不一定是全部的圖像。
6.締結就是真誠地用小我的殘缺與你相愛,覺知束縛而放棄綑綁。
7.當我能站在局外看見我的偏頗、看見我們的局勢,對立就消融了。
8.對療癒者而言,真實只會帶來力量與明晰,檢視你的療癒程度。
9.為了與你締結,當你給我,我會還你更多。當你傷害我,我會求補償但要求少一點。
10.我可以期待但不等待。當你不滿足我,我能放下期待並依然愛自己。
11.當給予時帶著覺知,盡量純淨地給出,若無法做到,就檢視自己。
12.我的創傷由你打開,但不因你而起,我愛自己並感謝你打開一個療癒的機會。
13.睜開眼睛,看見貢獻:靜心、時間、勞力、情感、智慧、資源、力量。
14.「寵你」與「愛我」,是編織愛情的經緯線。
15.永遠別忘記「我還想要更了解你」,打開話匣子,給出聆聽。
16.看見與記得,穿透所有的表象,直指內心深處的奧秘。
17.我們不是這樣而已,我們皆是更大更美好的存有,我們就是愛與光。
18.感謝與敬重,穿透層層人格,直接觸碰到靈魂--愛的根源。
19.局限於小我的限制中會遺忘愛情,想像力是翅膀,好玩與嬉戲喚醒愛意。
20.怪罪與指責是切斷關係的大刀,通常想切斷的是傷害與恐懼不是關係。
21.分手無妨視為關係的一部分,關係的結束也可以是祝福。

2014年1月1日

讀書筆記-與無常共處108篇生活的智慧(佩瑪‧丘卓)

與無常共處108篇生活的智慧 Comfortable with uncertainty-108 teachings
佩瑪‧丘卓 (Pema Chodron)

33.倒轉輪迴
對可能發生的事完全敞開心胸,既不退縮,也不回到自我中心。
當你的世界崩解時,你會發現自己變得焦躁不安,這時你會做什麼?
如果你不符合自己所設定的裡想標準,心裡會有什麼反應?
每個人都令你不滿,因為沒人能符合你的要求,而你的整個生命都充滿著不幸、困惑和衝突。在這樣的時刻裡,不妨提醒自己,對準那份無依無恃的感覺,你會發現自己寧願為生活打拼,而不願面對自我的死亡。

34.培養四無量心
如果真的想讓快樂延續下去,只有從自我的防身之繭裡走出來。
四無量心:友愛心、慈悲心、喜樂心與平等心。
善待自己最佳的方式就是去關愛別人。這是消融眾生的苦難最有力的工具。
坐禪前後,是練習發院最佳時機。
從目前能狗受到的友愛、慈悲、喜樂或平等心開始發願,不論那份感受多麼有線也無妨。
(甚至可以列出一張清單,舉出哪些人或動物能激起你的願心)
將這些願望回向給自己和自己所愛的人,然後逐漸將願望擴大到更寬廣的關係互動。
發無量心:
願我想有仁愛之心。
願你想有仁愛之心。
願眾生都享有仁愛之心。
發慈悲願:
但願我能解脫痛苦及痛苦之源。
但願你能解脫痛苦及痛苦之源。
但願眾生都能解脫痛苦及痛苦之源。
發四無量心可以訓練我們認清心中的偏見,而不至於退縮或助長它們。
我們會越來越不害怕自己的痛苦。

35.友愛心的修練
將攻擊性轉成無條件的友愛,可以從自己已經熟習的感覺開始修練。
若想培養無量的友愛心,首先得找到我們已經具足的溫柔之感。目前所能感受到的善意。已非常實際的方式跟菩提心相應。
無論我們是在愛的溫柔中發現到它,或是在孤獨的脆弱中意識到它,都無關緊要。
1.為自己覺醒友愛心。《願我享有快樂及快樂之源》
2.為那些令你很自然會感到善意和溫柔的人發願。《但願xxx能享友快樂及快樂之源》
3.為某個有點陌生的人發友愛之願。《說出他們的名字》發同樣的願文,希望他們能得到快樂
4.為某個不相干的人發友愛之願。
5.為某個難以相處的人發友愛之願。
6.為上述五種人發更大的友愛之願。(消解所有的障礙)《但願我、我所愛的人、我的朋友、與我不相干的人,難以相處的人,全都享有快樂及快樂之源。》
7.將友愛心拓展到宇宙眾生的身上。不妨從自家人開始發願,然後再拓展到更大的範圍:「但願宇宙眾生都享有快樂及快樂之源。」
發願結束時,放下所有的念頭,放下所有的期望,單純地回到坐禪時的無念狀態。

36.培養慈悲心
覺醒菩提心的方式。
慈悲是更大的一種情感上的挑戰,因為它涉及到願意去感受痛苦。
練習培養慈悲心時,需要體驗對痛苦的那份恐懼,徹底而直接地和另一個生命的苦難產生連結。
培養慈悲心是一種勇敢的修練方法,它要求我們放鬆警戒,以柔軟的心貼近那些令我們懼怕的情境。關鍵就在安於沮喪的情境而不形成緊張的反彈;讓恐懼軟化我們的新而不形成強硬的抗拒。
透過為眾生、自己及自已所不喜歡的人發願,希望大家都能解脫痛苦和痛苦之源。是培養慈悲欣容易做到的方式。

37.慈悲心的修練方法
培養慈悲來軟化內心,讓自己變得更誠實,對自己在何時以何種方式封閉住內心,產生更大的寬容。我們既不合理化也不譴責自己,只是勇敢地敞開心胸去感受眾生的苦難。
每當我們豎起屏障,或敞開心胸去感受自己的傷痛及別人的哀傷時,這份苦難一定會從心中生起,我們從自己的成敗之中都能有所學習。
我們必須在所有的經驗裡培養慈悲心---我們的痛苦、我們的同理心,以及我們的殘忍與恐懼。只有如此才能有所領悟。慈悲並非治療者與受創者之間的上下對待。那是一份平等的關係。我們必須對自己的黑暗面有所認識,才能與別人的陰暗面相處。
要找到能夠讓自己動容的苦難。重點在於真的生起悲心,至於在何處發現到它並不重要。
發願~慈悲弘願最好是在坐禪時進行。

38.培養喜樂心
喜悅來自於不放棄自己,已正念時時觀照自己,而逐漸體會到自己的勇士精神,菩提心的修持可以加強心中的喜悅,尤其是感恩和歡慶。
發喜樂心:
「願我永不離無苦之樂。
願你永不離無苦之樂。
願我們都永不離無苦之樂。」
也可按照35篇七個步驟來發願。
願文中的感恩與喜悅,顯示出一種不含偏見的開放心性,以及和本善相連的內在力量。
首先要從自己已經擁有的福報--例如健康的身體、能正常運作的頭腦、優良的環境---開始發歡喜心。
對於一名覺醒的勇士而言,最大的福報就是能聽聞到,並且有機會修持菩提心。
開始練習時,先為自己的福報發歡喜心。關鍵在於充分融入生活的瑣事裡,時時維持著覺知。
我們要表達感恩;感激別人對我們的友誼,在每一樣事物中覺察到生命的本質。
這種結合正念與感恩的修持,能夠讓我們與現實充分連結,因而產生出喜悅。
如果我們將覺知和感恩拓展到四周的環境和其他的人,我們的喜悅甚至更強烈。

39.平等心的修持
透過友愛、慈悲及喜樂的培養,我們可以訓練自己擴大心量,盡力敞開胸懷。可以培養出不帶偏見的平等心,但若缺少了平等心,將受制於好惡或接納與抗拒之類的二元對立習性。
平等心的訓練就是學習打開心們,迎接所有眾生的到訪。當然,某些賓客造訪我們時,我們還是會感到恐懼和反彈,這時我們不妨把門開成一個小小的縫,如果能力只有這麼多的話。若有必要,關上也無妨。培養平等心是需要漸進的。我們發願終生都接噢有愛和勇氣的訓練,不論眼前發生的是什麼事--疾病、健康、貧窮、富裕、痛苦或快樂。我們迎接一切現象的發生,並深入去認識它們。
平等心比我們慣常受限的觀點要寬廣得多。不會將事實窄化成好惡、或是贊成與反對。只要找到心中的平等地帶,我們就培養它:
「願我安住在無有激情、攻擊性和偏見的平等心中。
願你能安住在無有激情、攻擊性和偏見的平等心中。
願眾生都能安住在無有激情、攻擊性和偏見的平等心中。」
打坐之前和之後都要發願。

40.擴大心量
發現自己正在被吸引或是覺得反感,而不立刻變得固執或產生負面反應,就是培養平等心的一種修持。我們訓練自己安住於心中的柔軟地帶,並利用自己的偏見作為墊腳石,來連結別人心中的困惑。強烈的情緒是可以善加利用的。不論生起的是什麼情緒,不論那股情緒有多麼難受,都可以用來加強我們和別人的連結,包括心中的侵略性和渴望,以及被希望和恐懼所纏缚的那份痛苦,如此我們才能生起同舟共濟的感恩之情。
縱使修練多年之後,我們仍然輕易地就會惱怒和憤慨不已。如果能連結那股脆弱、嫌惡、盛怒或任何一種情緒,更大的視野就會出現。
在每個當下,如果能安住於那股生起的能量,而不將它發洩出去或壓抑下來,我們就是在培養平等心,培養超越對錯的大心。
在心剛要硬化成固執的觀點前,盡全力將它軟化下來,如果能軟化自己的心,屏障就會倒塌下來。

41.安於當下
安於當下,眼前的這一刻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認之、尊重並感激自己有這份熱情。
心量絕不會因貪婪、奮鬥或強求而得已拓展。我們必須學會接納眼前的真相,同時還能保持開放的心境,知道自己的能力、別人的能力和眾生的能力都是無限量的。只要持續地安住於當下,心量就會擴大,這是人類共有的潛能,也是與生俱來的天賦。
與真實的情況產生連結,一開始要學會的,就是安於當下。

42.施受法與無懼
培養無懼的精神是佛法及任何一種能安身立命的法教一直鼓勵我們的。
坐禪是其中一種方法,因為透過它,我們才能徹底認識自己,而且是懷著一顆非常溫柔的心來進行的。
施受法(自它交換法)的練習,也能幫助我們培養無懼的精神。這項練習進行了一段時日之後,你會開始發現,恐懼原來和護衛之心有關:你覺得有某種東西會傷到你的心,所以你想要保護它。也會發現自己竟然已非常隱微的方式在逃避受傷、憂鬱、挫敗或任何一種不好的感覺。練習施受法,其實是在邀約痛苦進入心中。這項練習能卸除心中沉重的負擔感,讓心不再那麼狹小而受限,它能教會我們無條件的愛是什麼滋味。
如果我們試圖遮蔽住心中的那個柔軟地帶---菩提心,負面的感覺和嫌惡之心便會生起。

43.施受法:領悟眾生一體的關鍵方法
施受法的精隨:當你遇見任何一種痛苦或令人不悅的情況時,請把它吸進來。
不要去抗拒它。 你向自己臣服,你認清自己的真相,你敬重自己。每當自己不享要的感覺和情緒生起時,立刻將它吸進來,而跟所有人類的情感連成一體。我們都很清楚已各種形式幻化出來的痛苦是什麼滋味。
你為自己吸進這份痛苦,如果能在自己身上體認到與眾生本是血脈相連的,一定會體恤所有人的痛苦。如果你正因忌妒而感到怒火中燒,但你還有勇氣將那份感覺吸入胸中而不去歸咎別人,那麼刺穿你心的那一隻利箭,就會使你深深體恤世上和你有同感的人。
這項修持能穿透不同的文化,穿透貧富與智力的高低,超越不同的種族及宗教信仰。
地球上每一個角落都有人在受苦--嫉妒、憤怒、被人遺棄、孤獨無依。每個人都跟你一樣在承受著這些痛苦。雖然各人的劇情有所不同,但心底的感受都是相同的。
同樣地,如果你有一股喜悅的感覺--或是任何一種令你開懷、釋然、放鬆、充滿啟發的感受--都可以將它吐出去,送給其他人。
如果能放掉心中的劇情,你就能完全體認到其他人的感覺。

44.施受法的四個步驟
可以在正式坐禪的過程練習施受法。如果坐禪的時間事一個鐘頭,可以在中段的二十分鐘裡練習。
四個步驟:
1.讓你的心先安靜片刻。這種狀態被稱為《憶起絕對菩提心》,或是開放心胸通達基本空性和覺醒之心。
2.覺受上的練習。吸入炙熱、烏黑極沉重的感覺--一種閉鎖的覺受--然後呼出清涼、光明及輕鬆的感覺--經由身上所有的毛孔吸入這些感覺,再將內心的光明經由所有的毛孔向外放射。坐這項練習,直到你的觀想跟呼吸調成同步為止。
3.現在請默觀任何一種感覺上十分逼真的痛苦情景。舉例,你可以將炙熱、烏黑而緊縮的哀傷感吸入體內,然後將輕快而開朗的喜悅感或空性,或是任何一種可以帶來解放的感覺,呼出去給別人。
4.將悲心的範圍擴大。與所有感受到這份痛苦的人產生連結,讓心裡生起一股想要幫助每一個人的意願。

45.從當下開始做起
坐禪的基本訓練--施受法的訓練更加明確--就是安住在壓抑和造坐之間的中道裡。
我們學著去如時觀照自己的瞋恨、欲望、貧乏感、厭惡感等。我們學著將所有的念頭視為《妄念》,然後任由其生滅,並開始去感覺埋藏在它們底端的情緒能量。
我們會逐漸發現,不抗拒也不壓抑這些念頭,只是任由其生滅,我們因此學會如何安坐在蒲團上,充分去體驗在渴望、反感、嫉妒、自憐、絕望或沮喪的劇情底端,還埋藏著什麼東西。我們會開始感受到自己的心、身、頸部、頭部、胃部的能量--買藏在劇請底端得真實能量。我們會發現裡面有醫個極為柔軟的東西,就是菩提心。如果我們能直接與它產生連結,那麼所有的煩惱都會成為我們解脫的資糧。
在進入禪定之前,如果心中生起了激情、侵略性或無明,老師會要求我們先將心中的劇情放下。與其將它們造作出來或壓抑下來,我們反過來善用這些毒素,利用這些機會來體受自己的具實情感,自己的傷痛,並且和同樣在受苦的人產生連結。我們將這些毒素視為和菩提心連結的契機。如果以這種態度來對抗煩惱,那麼毒素就成了我們的解藥。
如果既不形成造作也不壓抑,那麼激情、侵略性或是無明,都便成了我們解脫的資糧。我們根本不需要轉化什麼,只要放下心中的劇情故事就夠了。
輕柔地覺知自己正在想些什麼,然後隨它去,正是和菩提心相憐的關鍵所在。不論生活有多麼混亂,從當下開始做起,不在明天,不在以後,也不再感覺比較舒服的昨日--就在當下這一刻,從現在就練習這麼做。

46.認識恐懼
我們不可能一邊抱著心中的劇情故事不放,一邊還能安住於當下。
安於當下這一刻,無常會變得非常鮮明;慈悲、對生命的驚嘆已及勇氣,也會變得鮮活起來。
恐懼也是一樣。事實上,任何依個人如果站在未知的邊緣,完全存在於當下,沒有任何軌則,都會生起一股無依無恃的感覺,這時我們的了悟便開始深化了。
我們會發現,「當下」原來是這麼脆弱的一個地帶,它可以是徹底令人喪膽的,但也是全然溫柔的。
認識恐懼,熟悉一下恐懼是什麼,目不轉睛地看著它--這可不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而是要徹底放下以往看、聽、聞、嘗以及思考的方式。
真相是,我們一旦開始以此種方式行事,就會越來越謙卑。
恐懼本是貼近真相時的一種自然反應。
如果我們致力於安住在當下,我們的體認會變得非常鮮活。
當我們無處可逃時,事情依定會變得清晰無比。

47.識出苦難
失望、丟臉已及所有讓我們不舒服的感覺,都是一種死亡。我們剛剛失去立足之地,我們不再泰然自若,不在悠遊不迫。
我們無法領會大死一番方能重生,所以一味地抗拒對死亡的恐慌。
被推到生命的極限並不是一種懲罰。那反而是一種健康的徵兆,因為我們即將面臨自我的死亡,所以感到恐懼和戰慄。它們正在提醒我們即將進入未知的領域。
我們一旦碰上了己所不欲之事,或碰不上自己想要的東西,貨是罹患了疾病、年華老去、面臨死亡--面對生命任何一種情境--我們都會如實地識出苦之為苦。這時我們可以懷著好奇,去留意、去覺察自己心中的反應。
我們的苦難是根植於我們對無常的恐懼。
我們的痛苦是源自於對現實的偏狹觀點。
我們相信可以擁有無苦之樂,然而苦與樂本事形影相隨的;它們都是值得歡慶的,也是極其平常的事。生是痛苦而歡愉的,死是痛苦而歡愉的。一切事物的結束,正是另一件事物的開始。痛苦並不是一種懲罰;快樂也不是一種獎賞。

48.改變你的人生態度,不過要保持自然
若想在根本上改變人生態度,不妨將已鎖不癒的事物吸進來,將自己可望的東西呼出去。
但地球流行的態度卻剛好相反,人們總想推開另自己痛苦的事,緊緊抓住另自己愉悅的東西。
慈悲觀的基礎就是要學會與痛苦共處,而不是去抗拒它。
學會與己所不欲或不接受的事物共處。你不接受或不想要的東西出現時,便以友愛的態度與其相連。
人生態度的感變不可能在一夜之間發生;我們必須以自己的速度逐漸地轉變。
如果我們發願不在抗拒這些令自己無法接受的部分,並開始學習將它們吸進體內,我們的心量就會拓寬。我們會逐漸認清自己的每一個部分,於是能以巨大的悲憫和誠心來看待自己。轉化趨樂避苦的習性。

49.友愛與施受法
令我們抓狂的事物總是有無比的能量,所以我們懼怕它們。舉例,你是個很害羞的人,你不敢直是別人的眼睛。要保持這種態度,是需要耗費很多能量的,你就是以這種方式在矜持著。在施受法的練習裡,你可以跟這個模式徹底共處,而不去歸咎別人,或藉著呼氣尋找出口。然後你才有機會認清,當別人露出陰森的表情時,也許並不是因為他們討厭你,而是因為他們也感到羞怯。
藉著施受法的修習,你會逐漸發展出對別人的悲憫之心。你會開始更加了解別人。你自己的痛苦就向拓寬心量的墊腳石一般。首先你要創造出依個空間,直接和某個特定的苦難相連--你自己或是別人的,然後將悲心的範圍擴大,去理解苦難乃是普世性的共通現象。
當我們以紆尊降貴的態度,為某個充滿困惑的人行施受法時,請深深地記住:就因為我們和他有過同樣的經驗,所以才能在觀想時生起悲憫之心。我們都曾經憤怒過、嫉妒過和孤獨過。在痛苦時,我們都會做出奇怪的事。
因為我們孤獨無依,所以才說出殘酷的話語;因為我們可望別人的愛,所以才會去羞辱他。
施受法教我們將心比心,而首先就是要認清,別人的狀況我們也曾體驗過。
慈悲心會生起,並不是因為我們比別人強,而是因為人類的煩惱本是共通的。
我們越是能認清自己的問題,就越能同理別人的問題。

50.即時安住
《在心神渙散時能及時安住,你的修行便有些成就了。》
當我們正在嫉妒、嫌惡、輕蔑或痛恨自己的時刻,如果還記得修心,便是有些成就了。
所謂修行,就是不去持續助長自己的慣性模式;我們盡力去撼動自己那合理化和歸咎的模式;我們盡量安住在強烈情緒能量裡,而不形成造作或壓抑。如果能做到這一點,我們的習性就會被穿透。
我們的習性是非常堅實的、富誘惑性的、能帶來慰藉的。只是一味想找到通風口是不夠的。正念和覺察就是宛樺的關鍵所在。
我們能不能看見自己編造出的劇情故事,並能質疑它們的有效性?當我們被一股強烈的情緒能量干擾時,我們能否記住這也是我們道途的一部分?我們能否感受到這情緒,而將其吸入我們的心中,為自己也為所有的人?
如果受到干擾時沒能力修心,但仍然「知道」自己沒能力,也算是有點修為。永遠不要低估仁慈地覺知真相的那股力量。

51.深化的施受法
施受法進行一段時間後,我們開始真得有能力與痛苦相連,有能力敞開心胸和放下,這時就可以進一步為一切眾生修此法。這才是施受法的關鍵所在:你自己的苦受和樂受,變成了你和眾生血脈相連的方法。可以讓你和古人、現代人以及未來的人類,同享彼此心中的喜悅與痛苦。
任何一種令你不舒服的感覺,都可以善加利用。「我很不幸,我感到沮喪。沒問題,讓我充分去體驗它,這樣,其他人就不必去領受他,其他人就可以從其中解脫了。」這麼做,會覺醒你的情感,因為你有能力發願,「眼前的這份痛苦能利益眾生,因為我有勇氣把它完全吸進來,別人就不必受苦了。」你所感到的那股法喜,那份敞開心胸和放下自我的喜悅感,也變成了你和別人連結的一種方式。呼氣時你發願,「但願我能釋出任何一份善良或真誠的感受。任何一股幽默感,對黎明和黃昏美景的激賞之情,或是生活中的歡欣感,都可以和別人分享。」
如果我們願意--即使是一秒鐘--善用自己的苦受與樂受來利益別人,我們就能帶來更大的助益。在任何一種情況裡,你都可以行施受法。不過要從自身開始發願。然後將此法妥展到每一個悲心生起的情況裡,為自己和你想幫助的那個人行自他交換。接著你會進入更困難一點的情況--如果你生起的第一個反應裡沒有慈悲的成分。

52.空船
生命的實況:外面充滿著空無一人的船隻,但我們總是向它們揮舞著拳頭大聲嚷嚷,其實我們很可以利用它們來止息我們的念頭。縱使只有片刻的止息,也能讓我們安住於那個空檔裡。每當心中劇情故事生起時,我們就可以行施受法,這樣,我們所遇到的每一件事,都能幫助我們培養悲心,與心中的空性及開放性相應。

53.三毒
佛法中,混亂的情緒通常被稱為毒素。
情緒毒素有三種:貪、瞋、痴。渴慾、厭惡及事不關己的態度。
所有的上癮症都被列在「渴慾」的範疇裡,也就不斷地要、要、要--總覺得自己必須得到某種解答。
「厭惡」包含了暴力、盛怒、瞋恨已及各種的負面情緒,還有五花八門的煩躁感。
「痴」=「否認」
此三毒永遠都會已某種方式將你罩住,他們會監禁你,令你的世界變得狹小無比。使你完全看不見眼前的東西。
不論你做什麼,都不要企圖趕走這些毒素。只要一想趕走它們,你就失去了觀察自己的精神官能症的資糧。
很諷刺的是,我們最想躲開的事,往往是覺醒菩提心的關鍵所在。這些生猛的情緒瑕疵,正是獲得智慧和慈悲的資糧。不過,我們想擺脫這些瑕疵的欲望,一定會遠遠超過願意安住於其上。這就是要對自己慈悲和懷抱勇氣的原因,缺少了友愛之心,安住於痛苦的修練,就像是和自己打仗一般。

54.隨時可行的施受法
在日常生活裡行施受法, 比做在蒲團上打坐時休要自然,是因為你永遠不會缺乏修持的材料。日常修行從來不會是抽象的。只要不舒暢的感覺一生起,我們立刻把它吸進體內,然後放掉心中的劇情故事。同時我們將自己的念頭和關懷拓展到有同感的人身上,然後懷著願心將這份不舒暢感吸進體內,希望大家都能從這份困或中解脫出來。呼氣時,試著將我們認為能帶來幫助的解放感,送出去給自己和別人。
如果遇見處在痛苦中的動物和人,我們也為其進行這樣的修持。不論任何一種困難的情境或感受,我們都如此行之。
如果在日常生活裡能注意到令我們快樂得事,也是很有幫助,只要一注意到,就立刻呼出去給別人,進一步地培養自它交換的態度。
如果能訓練自己培養這種態度,我們會更有能力揭露內心的喜悅和平等心。因為具有勇氣和修持的意願,我們會更有能力經驗到自己和別人的根本善性。我們也更能欣賞各式各樣的人,施受法令我們找到了偏見的通風口,引領我們進入一個更溫柔而開闊的世界。

55.從目前的狀態開始修起
從眼前開始修起,是非常重要的。施受法(以及所有的禪修)並不是當你變成自己所尊敬的完人時,才有資格修持的。
就目前的狀態開始修起,這是一個非常豐富的起點--辛辣刺激、滋味無窮。
就你目前所處的狀態開始修起--這就是你的起點。不管或許你是世上最憂鬱的人,最嚴重的上癮症患者,嫉妒心最強的人。或許你認為地球上沒人比你更痛恨自己了,現在就是你的起點。你對自己所做得事,包括每一個友善的舉動,每一份溫柔的對待,每一次誠實的洞見,都會影響你體驗這個世界的方式。
以何種方式對待自己,就會以何種方式對待別人,你對待別人的方式,就是對待自己的方式。

56.經驗你的人生
我們誕生了,渴是遲早是要死的。
每一刻都只有眼前的那個真相罷了。
嫌惡、尖酸、生悶氣,這些情緒只會阻礙我們去看、去聽、去品嘗已及享受。
當下很可能是我們人生唯一的一刻,我們可以對眼前的情況感到沮喪,不過也可以學著去欣賞它。我們可以把每個當下都視為人生最值得品嚐的一刻。

57.如實見到真相
執著於各種信念,只會侷限住我們對人生的體驗。但這並不意味信念、意見或概念都是有問題的。只有一意孤行的態度,對自己的信念和意見的執著,才會製造出問題。以這種方式來運用我們的信念系統,只會製造出一種情況,讓我們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沉睡不醒,活著猶如死亡一般。
如實見到真相。當你發現自己正在執著某個信念或想法時,只要如實看著眼前的真相就夠了。不需要論斷是非,只是認清真相就好,了了分明地看著它,不帶任何評斷,隨它去。然後立刻回到當下。

58.佛陀
一旦決定成為佛教徒,通常會皈依三寶--佛、法、僧--的儀式。這件事聽起來像是一種有神論,其中暗示著二元對立性,而「皈依」又似乎意味著必須去仰賴某個對象。
其實《皈依》在根本上指的是:從生到死我們都是孤獨的,因此,皈依三寶並不是從三寶身上找到慰藉。反之,它基本的含義乃是要發願跳出巢外,不管我們準備好了沒有,都要通過我們的成人禮,變成衣個不再仰賴他人牽引的成年人。《皈依》之後我們就要開始培養心量和善性,我們的依賴性才會越來越低。
佛陀是覺者,而我們也都是佛。
我們本來就是覺醒的人--一個不斷地躍進,不斷在敞開心胸向前行的人。
當個覺醒的佛,恐懼、嫌惡和疑惑,隨時都會與你相伴。學習帶著恐懼、嫌惡和疑惑跳進須空之中,才能成為一個完整的人。
輪迴與涅槃是無二無別的,在薄暮的感傷與東方大日的輝煌景象之間,是沒有任何分別的。你可以將它們都安置在心中,這才是修行真正的目的。
《皈依佛》意味著我們願意花一生的時間,不斷地跟覺醒的本性相連。任何一個當下若是皈依了「逃避」這個慣性反應,你都要脫下盔甲,解除那些障蔽住我們的智慧、慈心和本覺的東西。我們並不是要變成另外一副模樣,而是要和真正的自己產生連結。意思就是:我要皈依那份無懼的勇氣和潛力,將所有障蔽住我本覺的東西全都拋掉。我是覺醒的,我要花一生的時間來脫掉身上的盔甲。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為我們做這件事,因為別人不會知道我們那些小小的安全鎖在哪裡,別人不會知道裡面的制栓在哪裡,別人也不會知道在何處著力才能啟動彈簧。你必須自己動手開鎖才行。沒人能告訴你如何開鎖,因為只有你才知道一開始是怎麼把自己鎖起來的。

59.當下
當下--就是開悟的關鍵。
正念訓練我們對當下充滿好奇,保持覺醒及靈敏。呼氣是《當下》,吸氣是《當下》。從幻想中清醒過來是《當下》,縱使是幻想本身也是《當下》。你越是能徹底安住於《當下》,就越能體認到,自己其實一直站在一個聖圈的中心點,無路你正在做什麼,都是在跟《當下》相應。

60.日常生活中的愛
佛陀說我們從為背離過解脫的狀態。即使再陷落最深的時刻,我們也未曾脫離過覺醒的狀態。縱使是我這種充滿著困或和情緒問題的凡人,也擁有這個早已解脫的菩提心。
菩提心有時被比喻成破碎之心的傷口,它使我們和所有曾經愛過的人緊緊相繫。這份誠摯的哀傷可以使我們體認到大悲之心。當我們狂妄自負時,它使我們謙卑素樸;當我們嚴厲無情時,它會柔軟我們的心;當我們昏聵時,它能覺醒我們,並能穿透我們的冷漠無感。如果我們充分接納這連綿不斷的心痛,它就會變成使我們與眾生連結的一份恩賜。
菩提心的溫暖與開放性,才是我們真實的本質和條件。即使我們的精神官能症凌駕於我們的智慧之上,即使在最困惑無助時,菩提心仍然向開闊的晴空一般,存在於心底深處,並沒有被暫時出現的烏雲所減損。
在照料生活瑣事的時刻,或是在擦眼鏡,梳頭髮時,都可以觸及到菩提心。欣賞某個東西,注意到蔚藍的天空,或是諦聽雨聲,都可以連結上菩提心。心存感激,憶起某份善意,或是覺察到別人的勇氣,都會跟菩提心相應。在音樂、舞蹈、藝術和詩歌裡,也有它的蹤影。
每當我們放下心中的執著,開始欣賞周遭的世界,每當我們和苦難相連、與喜樂相繫,或是放下了心中的嫌惡和抱怨,菩提心都會出現在眼前。

61.擴大悲心的範圍
不把任何人視為敵人,不將任何人阻隔於心外,是需要很大的勇氣才辦得到。如果以這樣的方式生活,我們會發現,其實沒有任何人是全對或是全錯的。如此一來,生活就變得比以往更難攀緣,也更有趣。想要找到絕對的是與非,乃是我們玩弄自己的一種把戲,目的只為了得到安全感和慰藉。
舉止流露出慈悲,與人同在,言行顯示出善於交流的品質,要達到這樣的境界,必須留意我們是從哪一刻開始論斷起自己的是與非。就在那一刻,我們不妨深思一下,除了是與非外,還有另一面,那便是菩提心了。如果我們能觸及到這個溫柔而不確定的地帶,將幫助我們釋放出當時的情緒,讓心胸更為寬大,而不是越趨狹窄。
只要一開始獻身與施受法的修練,已雀躍的心情看待以往所不能接受的部分,我們的心就會從此改觀。我們那些老舊的習氣就會柔軟下來,開始能真的看見眼前的人,聽見對方的心聲。

62. 不方便
如果決心過完整的生活而不是選擇死亡,你會察覺生活原來是極不便捷的。全心全意地過日子,本是一份珍貴的才華,但沒人能帶給妳這份才華。你必須找到那條勇士之道,全心全意地走完它。在過程中,你將一再地碰見自己的焦慮、自己的煩惱、自己的挫敗所造成的不便。若能全心全意如法修持,這份不便就不會成為障礙,它只是生活的某種質感,生命的某種能量。
有時你會覺得一切順心而變得洋洋得意,於是你聲起了一個念頭,「這就對了,我已經上了那條勇者之道了。」接著你卻突然摔了一大跤。每個人都再盯著你瞧。你對自己說,「這不是勇者之道嗎?怎麼感覺上卻像是泥濘之路呢?」就因為你全心全意獻身於勇者之道,所以它才戳你、刺你,那種感覺就像有人在你耳邊竊笑似的。當你不知道該怎麼辦的時候,它會向你挑戰,要你想出對治的方法。它令你謙卑。它打開了你的心。

63. 進一步擴大悲心的範圍
我要如何跟某個正在傷害我或傷害別人的人溝通,才能把雙方的心都打開,而連接上我們所共享的份根本的智慧?
如何溝通才能使看似凍結、永遠無法改善的攻擊性軟化下來,讓雙方開始以仁慈的方式彼此交流?
你必須心甘情願地去體會自己所經歷的情緒,這種狀況才會發生。你必須仁慈地接納自己認為毫無價值的那些部分。如果你能藉著靜坐平等地覺察舒適及痛苦的感覺,甚至能發願對自己的感覺保持醒察和開放,並且在每個時刻都盡量覺知到它,事情就會產生變化。

64. 什麼是業力?
業力基本上指的是,你這一世所發生的事,可能是你過去所做所為的結果,所以老師才會鼓勵你面對眼前的情況,而不去歸咎他人。
有關業力的教誨很容易被誤解,人們會墮入沉重的罪惡感中,覺得如果事情不順,一定是自己做了不當的事而遭到了懲罰。但業力真正的含意是,為了打開你的心,你得繼續接受教訓。因為你還沒學會不再護衛心中的那個柔地帶,還沒學會不再防衛心中真實的感覺,所以上天給你一個學習的機會,而這個機會就在你的生活裡。你的人生給了你足夠的機會,學習進一步地拓展自己的心量。

65. 成長
學習對自己仁慈。如果向內觀照自己的心,而開始發現到困惑與明覺、苦澀與甜美的真相,那麼我們不只是認清了自己,同時也認清了整個宇宙。
如果能以幽默和開放的心來看待念頭和情緒,就能以同樣的方式來感知整個宇宙。
這份對世界的開放態度,將同是裨益自己和他人。我們越是能跟別人連結,越是能快速地發現自己卡在何處。認清這一點很有意也很痛苦。有時候我們會利用它來攻擊自己:我是不仁慈的,我是不誠實的,我是不勇敢的,還不如放棄算了。這時如果對幾所觀照的真相溫柔以待,不下論斷,那麼靜中的那個令人感到羞恥的影像,就會變成自己的摯友。

66. 不要期待別人的讚賞
不要期待別人會感謝你。
一但打開心門邀約所有眾生做你的貴賓--你可能連窗戶都打開了,所以牆都被擠破了--你會發現自己的是借鏡然變得毫無遮攔起來。你感到有些騎虎難下,起先你認為善門大開會讓自己感覺很舒服,而且左右都有人對你心存感激--那就錯了,與其希望別人會感激你,不如期待事情會出乎意料之外,如此你才會對進入屋內的東西保持好奇。如果能不奇帶任何回饋,才是真的對別人敞開胸懷。不只是為了開放而開放。
對別人表達我們的感激是一件好事、有意義的事。如果我們的動機是要別人喜歡我們,那麼:要感謝別人,但不要期待別人會感謝我們。只是單純地打開心門,不帶有任何期望。

67.六種慈悲的生活方式
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及般若智慧。稱之:六波羅蜜,梵文的意思是《渡到彼岸》
每一種行動,都可以幫助我們超越嫌惡和執著,超越自我中心的傾向,超越人我之分。
每一種波羅蜜都能幫助我們放下執著,不再恐懼。藉著六度波羅蜜,我們安住在未知裡。
《渡到彼岸》具有一種無一無恃的本質,一種前不著邊,後不著地的感覺,好像被卡在中間似的。
我們很容易將六波羅蜜視為僵化的道德律,或是一連串的準則。但它真正的作用是在挑戰我們的慣性反應。可以使我們謙卑,讓我們保持真誠。
練習布施時,我們會意識到自己的執著。
固守著「不傷害」的戒律,我們會發現自己的僵化和掌控欲。
忍辱則能幫助我們安住在焦躁不安的情緒裡,允許事情按照它自身的速度演進。
在精進的過程中,我們逐漸學會放下自己的完美主義,跟每個當下活生生的真相緊密相連。禪定能訓練我們不斷地回來安住於當下。
般若智慧的探究之心--如實見到事物的真相--則是六度訓練的關鍵所在,因為缺少了般若波羅蜜多,或是無條件的菩提心,其他五種行動很可能被當作奪回立足之地的手段。

68. 般若
般若能穿透因護衛自己的領域所帶來的巨大苦難。令我們無法再藉著自己的行為來尋求安全感。般若將所有的行動轉成了黃金。般若使我們無家可歸;我們沒有任何醫個駐留之處。
般若波羅蜜的基礎就是正念--對自身的經驗進行開放的探索。我們的質疑之中並不帶著想要發現解答的動機。我們培養一顆敏捷的好奇心,它對任何的侷限或偏見都不滿意。懷這這份無助的般若之心,我們修持其他五種波羅蜜,讓心從狹隘轉成無懼和伸縮自如。

69.布施
不施的本質就是放下。心中若是有痛苦,代表我們還在執著某樣東西--通常都是我們自己。
如果感到不快樂,感覺自己有所不妥,我們會變得吝嗇;我們會緊抓不放。布施可以讓我們放鬆下來,只要盡力布施--都是在訓練自己放下。一塊錢、一朵花、一句鼓勵的話。重點並不在於給出多少東西,而是要釋放執著的習性。
布施能凸顯我們的緊縮和執著。我們一開始總想規劃好一切,但無常永遠會打破你的計畫。從布施的舉動之中將演變出真正的解放。如果我們不再緊縮和執著,恐懼和攻擊性的起因就會自動消除。
布施之旅可以深刻地連結起菩提心,讓我們心甘情願地放下心中的障礙。我們開放自己的心,讓別人能碰觸到它。我們將信心建立在無邊的富足感上。在日常生活裡,布施能讓我們體驗到溫暖和韌性。

70. 持戒
消解到攻擊性視需要靠持界才能辦到,不過態度要保持柔和堅定。缺少了持戒波羅蜜,我們會失去進化的支撐。表面上看來,可以把持戒視為一種架構,比如三十分鐘的靜坐或是兩個小時的佛學課。最好的例子是坐禪。我們保持固定的坐姿,盡量中於老師交代下來的方法,我們輕柔地覺知著呼出的氣息,不論心中生起的是什麼情緒、回憶、劇情或乏味的感覺。這個單調而重複的過程,就是在邀約我們最珍貴的本質進到生命裡。所以我們要依照歷代修行人傳襲下來的指示練習靜坐。
在這個架構中,我們懷著慈心進行持戒的修練。從內心層面上看,持戒就是回到溫柔、誠實、解放的狀態。持戒就是要找到鬆緊之間的平衡點--散漫和僵固之間的平衡性。
持戒提供一分支撐,讓我們速度放慢,安住於當下,這樣生活才不會出亂子。它帶給我們勇氣,讓我們進一步地深入於無依無恃的狀態。我們要戒除掉任何一種逃避現實的形式,持戒使我們安住於當下,和那份珍貴的本質相連。

71.忍辱
忍辱波羅蜜是對治憤怒的一劑解藥,一種學會愛和關懷的方式,不論道途中遇見的對象是甚麼。忍辱並不意味著忍耐--或逆來順受。
在任何一種情況下,與其突然產生反感,不如咀嚼它,聞一聞它,看一看它,打開心門觀察一下眼前的東西是什麼。
忍辱的反面是攻擊性--想跳起來採取行動,對抗我們的人生,一股想要填滿空虛的欲望。
忍辱之旅涉及的是放鬆、對眼前發生的事,敞開胸懷,體驗那股不確定的滋味。
施受法是修持忍辱的方式之一。如果我們想突然採取行動,想加快生活的速度,感覺自己必須找到解答,或者因某人對我們叫囂而感到受辱,於是想罵回去或報復他,這時都可以修忍辱。只要為眾生行施受法,便可連結人性的根本焦慮和攻擊性。然後我們將那份開闊的空性呼出去,如此就能讓事情緩解下來。無論坐著或站著,都可以騰出心中的空間,不讓慣性反應佔滿它,因為我們給了自己一些時間,去接觸、品嘗和觀賞眼前的情況,所以我們的言行舉止產生了變化。
在修持忍辱時,首先要對自己有耐性。學習以輕鬆的態度面對自己的焦躁能量--或是憤怒、乏味及興奮的能量。

72. 精進
精進波羅密往往與喜悅相連。修持這項目就像小孩學走路,雖然急著想學,卻沒有任何目的。必須持續地休習正念和發慈悲心,才能打破心中的藩籬,敞開自己的心胸。當我們學會安住於無所依恃的狀態時,這股喜悅及振奮的能量就會出現。
持續修練下去,我們一定會發現從卡住到覺醒的竅門是什麼。關鍵就在願意繼續體驗那些被我們閃躲掉的習性。
精進使我們對解脫產生渴望。促使我們行動、給予,以感恩的態度面對眼前所遭遇到的事。
趨樂避苦為整個地球帶了極大的痛苦--造成了我們的不幸,使我們和自己的本善失去了連結。但我們總會認為自己還有許多時間,以後修還來得及。

73.禪定
當我們坐禪時,必須放下那份想做禪定高人或進入理想定境的念頭。我們訓練自己安於當下,我們敞開心胸,徹底面對生活中的苦與樂。訓練自己保持穩定、溫柔和自在。以仁慈的態度觀照念頭和情緒,我們不再和自己抗鬥。如此一來,由習性和偏見創造出的障礙就瓦解了,菩提心的智慧,就會重新出現。
禪定也許是唯一不會增添甚麼的事情。坐禪時,我們會跟一個無條件的東西相連--一種心境、一種既不緊抓、也不抗拒的基本心境。允許所有的事物自由來去,而沒有任何粉飾。
禪定是一種完全沒有暴力、沒有攻擊性的修持。不把空間填滿,跟無條件的開放性相連,可以帶來真實的轉化。
如果我們執著於心中的念頭和回憶,就是在執著那些根本無法被抓住的東西。一旦察覺到這些魅影,並且放下它們,就會發現一個空間,兩念之間的一個空檔,進而瞥見開闊無邊的晴空。這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權利--生來就有的智慧,從圓滿的本性、本智和空性中展露出的無量示現。當前念熄滅後念為起之際,不防安住在這個空檔裡。

74/ 讓世界說出自己的真相(不應顛倒)
「不應顛倒」暗示著對祥和、慈悲、忍辱和布施的誤解。世上有慈悲,也有愚蠢的慈悲;世上有忍辱,也有愚蠢的忍辱。譬如,以息事寧人的態度來逃避衝突,並不代表慈悲或是有耐性。那其實是一種掌控的手段。因為這樣,你就不用踏進未知的領域,也不可能發現赤裸裸地面對真相是什麼滋味了。你會用愚蠢的慈悲和其他的東西來欺騙自己。
一但打開心門,邀請所有的眾生做你的貴賓,就必須放棄自己的那些謀略。運用統一的公式是無效的,你只能保持言行舉止的清明與堅定。
清明與堅定來自於願意將速度放慢,耐心地傾聽,仔細地觀察眼前所發生的事。它們來自於你那敞開的心和不逃避的態度。然後你的言行舉止就會帶來真正的幫助--包含你和別人在內。

75.禪定和般若
身為人類,我們不但追求解答,而且覺得自己應該得到解答。但我們不但得不到解答,反而因追求解答而受苦。其實我們應該得到的事《般若》一種可以輕鬆面對矛盾及曖昧的開放心胸。
般若就是開放的眼、耳、心,在每個眾生身上都可以發現它。它是未經過濾的表現,它是流暢無阻的,而不是可以度量或堆積的具體之物。
般若波蘿蜜多本是人類共有的經驗。不事甚麼特別祥和的心境,也不是混亂無名。就是我們那能夠開放、質疑和不偏頗得初心。至於它是以好奇、迷惑、吃驚的獲釋放鬆的形式出現,並不是重點。不論我們處於突然陷落或羊羊得意的狀態,都要運用自己的般若智慧。
坐禪提供了訓練般若波羅密的方式--在每個當下保持開放。
我們訓練自己不怕變成一個傻瓜,我們和自己的生命建立起單純而直接的關係--不哲學化,不道德化、不批判。心中生起的不論是什麼都可以接受。
伸縮自如的般若之心,不會輕易下好壞的論斷。它只是如實覺知著外面的聲響,不添加額外的東西,不做快樂或哀傷的評斷。

76.維持心胸的開闊
在每一天的開始,用你自己的語言,鼓勵自己維持心胸的開闊,保持好奇心,不論是情變得多麼困難都一樣。然後在一天結束的時刻裡,當你準備入寢時,不妨回顧一下當天所發生的事,也許會發現,一整天,你連一次都沒記住早上曾發過的願。
與其用這個發現來打擊自己,不如善用它來深入認識自己。認清各種自欺的把戲,認清各種逃避和封閉的伎倆。
我們永遠不可能有固定不變的面貌。

77.斷一切果求
《果求》暗示著未來的某個時刻,你會感到十分滿意。佛法最強而有力的教誨就是:只要你還在期待是情會有所改善,它就永遠也不會起變化。
我們最深的一種習性模式,就是覺得當下的一切都是不夠好的。我們時常回顧過去,不論過去比現在好,或是比現在差。我們也時常思考未來,總希望未來能夠比現在強一些。縱使目前的一且都很順利,我們還是無法肯定眼前的自己。
我們往往會利用修行來強化心中的想法,就好像修行如果順利,一定會連上一個更浩瀚的世界,一個和現在完全不一樣的天地。
與其追求修行的果位,不妨試著安住於我們那虛豁無阻的心,這是以當下為導向的態度。若是能跟自己建立一份無條件的關係,就會連結上自己早已具足的覺性。
就在當下這一刻,你能不能跟自己建立一份無條件的關係?你能不能接納自己的身高、體重、智力和心中那分沉痛感?你能不能無條件地接納這一切?

78.清涼的孤獨
清涼的孤獨令我們誠實而不帶侵略性地看著自己的念頭。我們會因此而逐漸放下心中那些理想--譬如自己該變成什麼樣的人或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們放下了這種種理想,慈悲而幽默地直覷自己的真相。這時,孤獨就不再是威脅,不再是心痛,也不再是懲罰了。
清涼的孤獨不給我們解答,不提供依恃。它向我們挑戰,要我們跨進沒有軌則、不偏於一邊、不著於定見的世界裡,這便是所謂的中道,亦即湧是菩薩的聖道。
早上醒來,不知為何,心中就是有一股疏離而孤獨的感覺。這時你能不能將它視為一個黃金時機?與其困擾自己,或認為出了什麼嚴重問題,不如在這個充滿哀傷與渴慕的時刻裡,以放鬆的心情和無量的空性連結。

79.當學三種難
三種難分別是:如實認清自己的精神官能症、換一種方式行事、發願繼續依上述的方式修行。
認清五門都是波動不安的生命,乃是最困難的一步。如果無法意識到自己卡住了,想要解脫是不可能的。
換一種方式行事,暗示著我們有一種想逃避現實的強烈傾向。這時不妨放下心中的劇情故事,跟底端的情緒能量連結,就地行施受法,憶起修心口訣,或是突然唱起歌來--任何一種可以瓦解習性的事,我們都可以去做。
記住上述兩種修行方式必須持續下去。中斷我們那些具有破壞性的習慣,覺醒我們的心,乃是終身要進行的修持。
修行的本質永遠是相同的:與其落回到報復或自怨自艾的連鎖反應,不如逐漸學會在當下察覺自己的情緒反應,放下心中的劇情故事,然後我們才能完全意識到身體的覺受,而其中的一種方式就是將這股情緒吸入心中。藉由對情緒的體認,放下心中的劇情故事,感受到當下所出現的情緒能量,才能培養出對自己的友愛和慈悲,然後知道眾生和我們一樣,我們將這股情緒吸入心中,並且發願眾生都能解脫無明及慣性反應。如果我們以仁慈的心情來覺察自己的困惑,就能將這份慈心拓展到同樣在困惑的人身上。

80. 溝通
我們有一種強烈的傾向,總想讓自己脫離真實的經驗,因為它會使我們受傷,佛法卻鼓勵我們更貼近那份經驗。
誠心的溝通可以詮釋《慈悲的行動》
做所有的事都該懷著想要溝通的意願。
你在做每件事的時候,都應該讓別人明白你真實的動機,而不是另語言造成更大的障礙,使別人的耳朵更加封閉。在這過程中,我們同時要學習傾聽和觀察的方式。讓你的身、口、意都不背離想要成心溝通的渴望。你說出的每一句話,都可能令情況變得更為兩極化,使你更相信自己是個孤立的團體。
負起這份責任,乃是覺醒菩提心的另一方式,因為責任之中有一分品質,那就是了了分明地認清事物的真相。還有一份仁慈,就是以溫柔而誠實的態度觀照自己,不帶有任何批判。你還必須有能力繼續修持下去,不斷地修持,而不落入僵固的自我認同,譬如把自己視為成者或敗者,施虐者或受虐者,好人或壞人。你只是清晰而又慈悲地看著自己,繼續修持下去。下一客永遠是新穎而開闊的。
如果仍舊以未來為導向,你就永遠無法放鬆下來,欣賞你早已擁有的東西或真正的身分。

81.大關卡
如果我們一心想與人溝通,而且心裡有股強烈的意願想幫助別人--譬如從事社會工作,幫助自己的家人或社區,跟需要我們的人同在--那麼遲早我們會經歷到--我們的理想和眼前的現時完全無法相融,感覺上就像被一個巨人用手指夾住了一般,我們發覺自己正卡在一塊岩石與某個硬東西之間。
我們的理想與我們真正遇見的事,經常是相互矛盾的。
我們的願望和真正示現出的情境之間,永遠存在著矛盾。
不過這兩者之間的磨擦--現實與願景之間的擠壓--往往能促使我們成長,使我們變得百分百的誠實、清醒、慈悲。這個大關卡才是道塗上--尤其是覺醒之道上--最豐饒的時刻。

82.好奇心與悲心的範圍
自我中心的傾向,保護自己的企圖,都是極為強烈而無所不在的。
能夠將這些倒轉過來的只有:對每一件事都懷著好奇心和追根究柢的心。這是助人的另一種方式,當然在這過程也幫了自己。我們修自己乃是為了幫助別人,而幫助別人就是在修自己。整個道途都跟好奇有關,亦即向外觀察,對我們的生命和眼前環境裡的細節,都感到興致盎然。
每當我們發現自己處於被激怒的情況時,我們可以選擇壓抑或是反擊,但也可以選擇修心;如果在那當下立刻行施受法,懷著開放的心情,將丟臉、恐懼或憤怒的感覺吸入心中,我們都會驚訝的發現,我們竟然能以豁達的心胸去體會對方的感受。
心一旦開了,就是開了。你的眼睛與頭腦也同時打開,你終於看見了別人臉上和心理所發生的事。

83.擴大施受法的範圍
在菩提心的修持過程裡,悲心的範圍會以自己的速度自然而然地擴大。這不是你可以促使它發生的事,這也絕不是一件可以假裝的事。
為你的敵人行施受法:
觀想你的敵人就在你的面前,或者刻意想起你的敵人→我要做些什麼,才能讓我的敵人聽到我想對他或她說的話?我要做些甚麼,才能讓我聽到他或她想要對我說的話?
施受法的本質就是誠心的溝通。
為眾生行施受法,為自己或眼前的情境行施受法,這兩者並不需要分開來進行。
當你和自己的苦難連結時,同時也反映出此刻與你有相同感受的眾生的苦難。自他其實是毫無分別的。

84.對所有的人感恩
《對所有的人感恩》就是接納被自己所拒絕的某個面向。
藉這項修持,我們會跟自己所不喜歡的人達到和解。跟自己不喜歡的人相處,可以使我們和自己建立起友誼。
那些我們不喜歡的人,令我們厭惡、具有威脅性,或是被我們蔑視的人--一定會在自己身上發現我們不想面對的某些特質。如果以一句話來形容我們碰過的每一個麻煩人,我們會發現,那一張清算單上的形容詞,其實都在描述我們自己的某些特質。我們將這些特質投射到外在的世界,那些有意無意排斥我們的人,往往能反映出我們所不能接納的自我面向,缺少了她們,我們可能甚麼也看不見。
傳統的修心解說:別人能引出我們上為消解掉的業力。他們就像鏡子一樣,使我們有機會和我們背包裡的那些古老而沉重的花崗石建立交情。

85.障礙
內在與外在都可能出現障礙。
外在的障礙指的是被某件事或某個人傷害的那份感覺,或事認為自己所擁有的祥和與寧靜被干擾到了;某個惡棍破壞了所有的好事,這種受阻的感覺,可能出現在關係之中,也可能出現在其他情況裡:我們感到失望、受創、困惑,以為自己遭到了某種形式的打擊。
內在的障礙,也許除了自己的困惑無明外,根本沒有甚麼東西真的在打擊我們。除了我們那自我保護的需求之外,並沒有甚麼具體的障礙。或許唯一的敵人就是:我們不喜歡當下的真相,總是希望它快點消失。但身為修行人的我們卻體認到,除非我們已經學會了必修的功課,否則問題是不會消失的。它不斷以新的名稱、形式和樣貌出現在我們面前,直到我們學會了為止:在何時我們把自己和現時分開了?我們是如何抽離出來而失去了開放性?我們以甚麼樣的方式封閉住內心,不讓自己充分體驗眼前的遭遇?

86.六種獨處的方式
我們通常會把孤獨視為敵人。那是一種焦躁不安、嚴陣以待、急於逃離,很想找個人或找樣東西來作伴的感覺。
如果我們安住於其中,就能跟孤獨建立起友好的關係。
清涼的孤獨有六種描述的方式:
1.寡欲:雖然一心想找到某樣東西來改善我們的心境,卻寧願安住於孤獨,而不去尋求解答。
2.知足:我們不再相信逃避孤獨可以帶來快樂、勇氣或力量。
3.不從事不必要的活動:不再尋找某樣東西來解救自己或娛樂自己。
4.徹底守戒:只要一有機會,又心甘情願地回到當下,仁慈地覺知著自己。
5.不在欲界留連:直接面對事物的真相,不企圖改善它們。
6.不藉散漫的妄念尋求安全感:不從喋喋不休的自我對談中尋找友誼。

87.徹底加工
我們的情緒有一種惡性循環的力量,了解這點,可以幫助我們認清自己是如何在住長痛苦,如何在助長困惑,如何在傷害自己。我們都具有本善、本智及本覺,所以我們有能力不再傷害自己和別人。
藉著正念,我們可以在問題一生起時就立刻看見它,我們不再落入小題大作的連鎖反應裡--而開始把小事化無。單純地學會暫停片刻,不再衝動地重複做同樣的事,不立刻填滿那具有轉化力的空境,透過等待的時刻,我們開始與根本焦慮以及根本空性產生連結。
結果會讓我們不再造成傷害,開始徹底認清了自己,開始懂得尊重自己和他人,甚麼事都可能發生,藉著誠實而溫柔的正念,我們已經被徹底加工而認清了自己的真相。

88.一門深入的承諾
《靈修血拼》是一種想找到安全感,讓自己一直覺得很舒服的企圖。
你可以在許多場所裡聽聞到佛法,但除非遇見真的能觸動內心的方法而決定依歸到底,否則你是不可能許下承諾的。
為了深入於修行,你必須全心全意地堅守你的承諾。一旦選定了某個途徑而堅定走下去,你就開始踏上了勇士的冒險之旅。這樣你才會真的有所轉化。缺少了一份承諾,只要一受到傷害,你就會立刻脫離,去追尋別的道路了。
但問題還在那裡:我承諾的對象到底是什麼?是不是一種操控人生和世界的安全做法,位的只是得到保障和保證?或者我所承諾的是:深入地探索自己究竟能放下到甚麼程度?我們是在皈依自我滿足的行為、言語和心念?還是在皈依勇士之道,大步躍進,跨出以往的安全地帶?

89.三種對治混亂的方法
面對困境時,有三種非常實際的對治方法,可以幫助我們覺行和生起喜悅:不掙扎,將毒素當作解藥,把眼前出現的每一個現象視為本會的示現。
一、不論心中生起的是什麼念頭,我們都只是直覷著它,稱之為「妄念」,然後回到當下的呼吸之上。在生活中如果遇見了困難,也是繼續依此法去修,我們將心中的劇情故事拋開,把念頭放緩下來,安住於當下,並放下不斷增殖的批判和計畫,停止所有的掙扎。
二、善用毒素作為覺醒的燃料。通常老師會在施受法中介紹這個觀念。與其推開困難的情境,不妨利用它來連結和我們一樣痛苦的人。施受法中有一句願文:當世界充滿著邪惡時,要將所有的不幸轉成解脫之道。
三、將所有生起的現象示為早已覺醒的能量。我們把自己看成已經覺醒的人,我們把自己的世界看成是神聖的淨土。這種觀點鼓勵我們將生活中的一切都當成解脫的基礎。
我們身處的環境,我們心目中的自己--這些都是修行的基礎。如墳場一般的人生就是本慧的示示現。這份智慧是解脫的基礎,也是迷惑的根基。每一刻我們都在做選擇:往哪一個方向守才對呢?要如何與存在的原料相連?

90.就地修平等心
走在路上無論遇見甚麼樣的人,都要盡力保持覺察。這項修持讓我們以誠實的態度面對自己的情感,而變得更能體恤別人。當我們經過路人的身邊時,我們會發現自己的心究竟是敞開的,還是封閉的。我們會注意到自己被吸引、產生反感,或是毫無興趣,但並不增添額外的自我批判。我們可能同情某個看起來很憂鬱的人,或是被另一個福至心靈的微笑所鼓舞。我們可能對某人感到恐懼和反感,卻不知道原因是什麼。留意自己何時敞開心胸,何時封閉--不帶友抱怨或贊同--正是我們修行的基礎。
修此法只銷走一條街的路程,就能使你大開眼界。我們可以進一步將此法當成神入和同理的基礎。自己的恐懼或極端厭惡的感覺,都可已變成同理別人的機會。我們的友善和歡魚也使我們和路人產生了連結。任何一種可能性都會拓展我們的心量。

91.真理是很不方便的
有神論與非有神論的區別,並不在於你信不信神。
有神論深信宇宙有一隻手可以讓我們抓住:只要我們行為正當,就會得到某人的欣賞和眷顧。這意味著,如果有需要,總會找到一個保母的。我們都想把責任推給某個重要人物,把自己的權力讓渡給別人。
非有神論則是以輕鬆的態度面對當下這一刻的曖昧不明和不確定性,而不去尋找甚麼東西來保護自己。
有時候我們以為佛法是一個外在的東西--一個可以讓我們信仰,拿來當成準則的理想。但佛法不是信仰也不是教條,而是要徹底識出無常與變易。當我們想抓住佛法時,它們就崩解了,我們比需不抱持希望,才能有所體悟。
許多勇敢而慈悲的人早已對佛法有所體認,而且將他們傳授下來,其中的信息就是《無懼》。佛法絕不是讓我們盲目跟隨的一種信仰,佛法完全不給我們任何可以攀附的東西。
非有神論最終了悟到,你是沒有甚麼保母可以依賴的。整個生命都是如此,來了又去。

92.安住於無懼的狀態
無常和無我--任何事物,包括我們自己在內,都不是堅實不變或可以逆料的。因此領略了貪婪和偏執必定導致痛苦。
我們想找到堅實立足點的傾向是根深柢固的。自我會利用任何一件是來維持住安全的幻覺,包括對無常和無實體性的信念在內。
佛陀藉著空觀的教誨,體物無所依恃的境界。心中若是存有任何信念,都必須徹底放下,因為執著於任何對實相的描述,都會落入圈套裡。執著於「任何」事物,都會障蔽住智慧。「任何」一個我們曾經下過的結論,都必須徹底放下。全然理解佛法和徹底實踐佛法的唯一方式,就是安住於無條件的空性裡,耐心地段除我們所有的執著傾向。
《心經》中的訓誡--有關無懼的教誨。我們要做到的就是不再抗拒曖昧不明和不確定性,完全消解掉我們的恐懼。全然無懼便是徹底解脫的狀態--敞開心胸、全心全意地與我們周遭的世界互動。同時要訓練自己耐心地朝著這個方向邁進,學著安住於無依無恃的狀態,逐漸就能體會到無懼的滋味。

93.最重要的悖論
《心經》中提到佛陀的大徒弟舍利子向觀自在菩薩(慈悲的觀世音)發問,「我如何才能將般若治會運用在身、口、意之中?這項修持的關鍵是什麼?我該抱持甚麼樣的觀點?
觀自在菩薩的回答是佛法中最著名的悖論:「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空不異色,色不異空。」它的解說如同般若治會本身,是無法表達、無法言傳、無法想像的。如果不投射任何信念於事物之上,那麼所謂的《色》也只是《如如》罷了。般若波蘿蜜多象徵著徹底清新、無拘無束的心,它具有無限量的潛力。
「色即是空」指的示以單純而直接的態度和當下的經驗相連。首先我們要抹去所有的成見,甚至要放掉所有的信念,才能以毫無偏見的態度看待事物。不斷地將腳下的毯子抽掉,我們才能理解,一切事物本來就是圓滿的。
但「空不異色」又把情是翻轉過來。「空」仍舊不斷地示現成生、老、病、死,戰爭與和平,苦惱與喜樂。這些是會一再地帶給我們挑戰,要我們學會面對活著的那分悸動人心的本質。
我們修習相對菩提心的四無量心法,以及自他交換的施受法,幫助我們已開放無礙的心,全神貫注活生生的當下。事情總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無需再添加額外的東西了。

94.無依無恃
正念中所有的修持只有一個重點:盯牢當下。它們會使我們盯住當下的時空點,如果我們能安住於那一點,不形成任何造作,不壓抑、不歸咎任何人,也不怪罪自己,我們就會遇見一個沒有解答、沒有盡頭的疑問,同時我們也會跟真實的自己相遇。
關鍵就再繼續探索而不追求保證,縱使我們發現事情並不如我們的想像。我們會一再的發現,沒有一件事情符合我們的想像。佛法、正念、慈悲、愛、佛性、勇氣,雖然都不是我們的心能夠完全了解的密碼,但我們都可能經驗到它們。如果我們能靜觀事物瓦解,盯牢當下這一刻,就會明白生命的實相。
勇士菩薩之道並不是要讓我們進天堂,或是讓我們去一個很舒服的地方。想找一個萬事順遂的地方,只會讓我們繼續悲慘下去。不斷地趨樂避苦,就是我們輪迴的原因,只要我們還相信有某樣東西可以永久解除我們的不安全感,痛苦就是在所難免,真相是:事情永遠都再轉變。《無依無恃》就是快樂的根由。是無懼知道的基礎。

95.將所有的錯都歸於一
與其永遠怪罪別人,不如「承認」自己正在歸咎,「承認」自己正在憤怒,「承認」自己正感到孤單無依,然後學著和那份感覺做朋友。利用施受法來隨觀自己如何將憤怒、恐懼或孤單置於友愛的搖籃裡,或是利用施受法來學習如何溫柔地對待這些感覺,為了仁慈對待自己,並創造出一種悲憫自己的氛圍,你不能再告訴自己事情有多麼糟,也不能再說服自己事情有多麼美好。
把激起你情緒的對象從心中放掉,行施受法,看看那個所謂的情緒毒素能不能減低。
我們在根本上都是對「我」上癮的人,如果能逆著習性,安住於自己的感覺,不怪罪別人,那麼這個巨大而堅實的「我」就會開始鬆動。
《一》指的就是自我保護的傾向:執著於自我。如果我們將所有錯誤都歸於這份傾向,然後安住於自己的感覺,並充分去體會它們,那麼這個持續而又獨斷的「我」就會開始鬆動,因為它只是一個由我們的意見、情緒和許多曇花一現--卻又是活生生而具有說服力--的東西所捏造成的。

96.當下就是良師
當我們的心量開始擴大實,也許會認為自己需要更大的災難,來考驗我們是否會逃回慣性模式裡。但,我們越是開放,越是發現,大事會立刻喚醒我們,小事卻令我們防不勝防,不論災難大小、色彩或形狀是什麼,重點都在立刻貼近那令我們感到不舒服的部份,了了分明地看著它,不去試圖護衛自己。
練習禪定時,我們不去企圖達到種理想,反而安住在眼前的經驗之上。如果我們時而產生洞見,時而失去了洞察,那就是我們的經驗;如果我們時而有膽量貼近自己所恐懼的感覺,有時又完全沒膽量,這也是我們真實的經驗。
《當下就是良師》是最深奧的一則訓誡。如實看著眼前所發生的事--便是那個當下的教誨。我們可以安住於當下所發生的事而不產生解離的現象。

97.迎請未了之業
你可以將你所有的未了之業,帶進自它交換的修持裡。事實上,你確實應該迎接它。
任何一種感覺上格外真實的偏執心態,對施受法的修練受最有利的。
發展出對自己的無明的一份同情心,方法就是不趣歸咎對方,也不責怪自己。存在的只有一股自由的怒火--烏黑而沉重,盡可能地去體驗它。

98.四種安住的方法
如果自己的意圖是真誠的,但情況卻變得困難時,以下四種方法可以幫助我們發展出敞開心胸的耐性,而不至於落入慣性反應:
1.不要老是尋找箭靶。你可以強化老舊的習性,或者你可以安坐其上,逐漸減低這些習性。就看你自己怎麼選擇。
2.連結心中的愛。安坐在強烈的憤怒之上,讓這股能量教會你謙卑是什麼滋味,使你變得更為慈悲。
3.把障礙視為導師。在我們即將暴怒的那一刻,請記住,你要學習的正是如何安住於焦躁和不適的感覺,就地放鬆下來。
4,將一切現象視為夢幻泡影。深思外在的情況,默觀內心的情緒,還有眼前的這股巨大的自我感。不妨將這一切都視為剎那即逝、無任何實質性的記憶、影像或夢幻泡影。憑藉著這份了悟就能突破驚慌和恐懼。
如果發現自己正充斥著攻擊性,請記住:既不需要攻擊別人,也不需要壓抑自己的感覺,瞋恨或羞恥感也都是沒有必要的。至少要開始學著質疑自己的設定。

99.培養寬恕之心
寬恕使我們有能力放下過去,重新開始。但寬恕勉強不來,我們一旦有足夠的勇氣對自己敞開心胸,寬恕自然會顯現出來。
培養寬恕的能力,首先我們要認清自己的感受--羞恥感、報復心、窘迫感、自責,然後我們要寬恕自己的人性反應。懷著不在痛苦中浮沉的精神,我們放下一切,重新開始。我們不需要背著沉重的包袱,可以認清真相,寬恕,重新開始。

100.一體的兩面
生命是輝煌榮耀的,也是悲慘不幸的。
追求它榮耀的一面能鼓舞我們,啟發我們,振奮我們,為我們帶來更大的視野,增添我們的能量,我們會因此而得到一份歸屬感。但假如以為這是生命的全貌,就可能變得自大而開始輕視別人。可能把自己看得過於重要,其戴榮景能永遠持續下去,結果因為渴望和上癮的傾向而走味。
生命的悲慘不幸--人生的痛苦面--卻能相程度地軟化我們的心,體認到痛苦,是憐憫別人的要素之一。當你的心感到痛苦時,你才能直視對方的雙眼,因為你已經沒有甚麼東西好失去了--你只存在著。悲慘不幸的遭遇使我們的心謙卑柔軟,但如果這是生命的全貌,我們可能會過度沮喪和絕望。
悲慘不幸需要輝煌榮耀為伴,相輔相成。
阿底峽:任何一面的現象產生時,都要耐心面對。
《耐心》意味著讓事情已自己的速度逐漸展開,而不立刻落入痛苦或快樂的慣性反應裡。
在情況很安全的狀態下,不容易領略耐心的真諦。如果一切都很順利,我們學不到忍耐的真諦。
如果你一直都在追求和諧,企圖讓事情永遠保持平順,耐心就不容易培養出來。
《耐心》意味著與其追求和諧,不如警醒地活著。

101.僧團
皈依《僧》--指的是菩薩勇士之道的同修們,並不意味我們加入了一個由好友們組成的俱樂部,大家具再一起談論著本善,以一副智者的姿態批評著那些不同道的人。真正的意思是:皈依那些致力於脫下盔甲的兄弟姊妹們。
僧團指的是一群能幫助彼此脫下盔甲的人,方法則是不去鼓勵彼此繼續穿著厚重的鐵甲。我們可以鼓勵對方,其實在厚重的鐵甲之下,有許多傷口已經化膿了,而稍微照一下陽光是無害的。

102.就像我一樣(就地發慈悲心)
發慈悲心的結果,會讓我們對痛苦的源由產生深入的理解。我們發願不但外在的痛苦能減輕,而我們所有人也都不再以行為和思想來助長無名和困惑,我們發願從偏執和狹隘的心態中解脫出來,並能消融掉自他之分的迷思。
發願和行動,是唯一能產生效果的方法。

103.修持五力,此乃濃縮的修心精要
1.培養堅強的意志力和奉獻的精神,敞開心胸面對人生的遭遇,包括我們的沮喪在內。我們要全心全意運用不舒暢的感受做為覺醒菩提心的機會,而不是想辦法讓它消失。
2.熟記菩提心的法教,將他們運用在正式的修練和就地的行持。無論發生甚麼事,都要用它來覺醒菩提心。
3.無論當時的情況是快樂或是悲慘,都要灌溉我們的菩提善種,如此才能對心中正向的種子產生更大的信心。
4.善用破斥力--懷著友愛與幽默--在我們傷害自己和他人之前,即使發現自己的執著,最溫柔的方式就是問一問自己「我以前有沒有做過同樣的事?」
5.滋養發願的習慣,但願痛苦及導致痛苦的種子都能減少,而智慧和慈悲都能增長。縱使無法採取行動,也要發願找到勇士的力量和愛的能力。

104.扭轉輪迴
每一個舉動、意念和情緒都很重要,當下就是我們的道途,當下就是應用佛法的時刻。
我們至少要有意願看到自己又生起煩惱心了,而且能毫不尷尬的辦到。
我們能不能不再認為自己有問題,而只是做個在當下就能放鬆下來,不再那麼容易被預料的普通人。
以慈悲的態度面對自己的真相,並且開始認清自己的窘境是有解的。我們總是陷在緊抓不放和固化事物的模式裡,如此就會一再引發相同的意念,也一再引發相同的反應,就是如此這般投射出我們的世界。

105.過程就是目標
一切事物本來都有它們的基礎、過程和結果,這就是說凡事都有開始、中途和結尾。
解脫道既是基礎又是結果,道上的過程就是目標。
它不是虛構出來的,也不是預先就存在的。
我們所說的《道》,乃是自身經驗在每一個霎那的進化過程,也是我們的念頭和情緒在每個霎那的演化過程。這條道沒有一個預先標示好的地圖,每一個霎那,它都會出現在眼前,但同時又消失於我們的身後。
了悟了過程就是目標,自然就會有一種「凡事都有解」的感受。

106.強化的精神官能症
持續修練的結果,卻是慣性反應變得更為強烈,就是所謂的強化的精神官能症。
雖然可望自己能保持穩定,開放和伸縮自如,但我們仍舊會緊抓著慣性模式不放。也許會變成一種覺得自己不夠格的自責方式,或者利用修行來助長自己的獨特感,豎立更高的自我形象,以及傲慢自大的感覺。也許我們很真誠地希望自己能放下那些無用的包袱,但在過程中,卻會利用佛法與那些混亂不安的內在特質保持距離,我們會利用精神修持來逃避心中的那股反胃的不悅感。
我們會因循著慣性模式,將自己附著在菩提心的修持方法上,或是黏著在強調不《不黏著》的修練之上。
因為我們在修練,才有可能以慈悲的胸懷看著自己的所作所為。
我們的內心目前正發生了什麼事?
我們是否有不安的感覺?
我們是不是繼續對自己的劇情故事深信不已?
我們是否再利用精神修持來規避自己所懼怕的事物?
我們很容易忽略自己仍舊在尋找立足之地。我們必須逐漸發展出自信心,相信只有放下執著才能解脫。我們要不斷發慈悲心,需要一些時日才能拓展出探索的熱情,看看保持心胸開放到底是什麼滋味。

107.慈悲的探索
對待恐懼的態度一旦變成好奇和樂意接受,一種根本的變化就產生了,與其終生都浪費在緊張的反應裡,不如跟嶄新的當下相連,放鬆下來。
以慈悲的態度探索我們的情緒和念頭。慈悲地探索自己的內在反應和對治問題的策略,是覺醒過程裡最根本的方法。
對自己的精神官能症保持好奇,尤其是對抗機制瓦解時。如此我們才有可能不再對自己的迷思深信不疑,那時我們才終於不再和自己分裂,不在抗拒自己的情緒能量。
這項修持是永無止境的,我們開始徹底相信自己那早已解脫的無條件、無偏見的心,這中間的每個霎那,我們都要陳福於當下的實相。懷著毅力和仁心,我們放下自己所執著的自我形象和對他人的成見,我們放下自己的掌控模式,我們放下那些障礙住我們仁心的習慣。

108.永遠維持喜悅的心情
一但學會如何去除心中的障礙,我們就會發現,每一個霎那都包含了流暢無阻的開放性和熱情,是無現喜悅的徵兆。
學習不去防衛我們的根本善性,學習對我們所擁有的一切感恩。